2025年上半年銀行信用卡業務仍在持續“瘦身”中。隨著上市銀行上半年“成績單”陸續公布,這一趨勢得到進一步印證。多家銀行中報數據顯示,盡管個人貸款業務規模有所增長,但是信用卡貸款規模的下滑成為行業共性。
此外,今年多家銀行陸續關停信用卡分中心,這些結構性調整明確釋放出從規模擴張到價值重構的轉型信號。信用卡行業正在經歷深層次變革,逐漸告別粗放增長模式,轉向精細化、高價值的發展新階段。
規模普降
8月27日,中信銀行(601998.SH)公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信用卡累計發卡1.26億張,較上年年末增長2.12%;信用卡貸款余額4584.55億元。報告期內,信用卡交易量10854.12億元,同比下降12.54%;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244.86億元,同比下降了14.61%。
對比中信銀行2024年年報數據,中信銀行信用卡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計發卡量增加了300萬張,但是信用卡貸款余額卻減少了294.27億元。同時,信用卡的交易量和收入也處在下降通道中。
同日,浦發銀行(600000.SH)202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信用卡及透支余額3778.81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2.07%,這也是少數報告期內實現信用卡貸款規模正增長的銀行。但該行在2023年年末的信用卡及透支余額為3856.17億元,仍較今年上半年多77.36億元。浦發銀行在去年明確了信用卡業務的融合發展,并開創了“信用卡+借記卡”雙卡融合發行模式,這對于信用卡貸款規模反彈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平安銀行(000001.SZ)的信用卡貸款規模也有明顯下滑。該行202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信用卡應收賬款規模為3948.66億元,較上年年末減少9.2%。信用卡流通戶數為4539.08萬戶,與2024年同期相比減少了6265萬戶。信用卡消費總金額9897.71億元,與2024年同期相比也減少了2012.19億元。
此外,多家中小銀行的信用卡貸款規模也出現明顯收縮。江蘇銀行(600919.SH)202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信用卡貸款規模為348.08億元,較上年年末減少了28.26億元,降幅為7.51%。
重慶銀行(601963.SH)202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信用卡透支規模為197.1億元,較上年年末減少22.46億元,降幅為10.23%。
貴陽銀行(601997.SH)202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信用卡透支規模為65.18億元,較上年年末減少了2.94億元,降幅為4.32%。
此外,常熟銀行(601128.SH)和江陰銀行(002807.SZ)兩家農商行在上半年年末的信用卡貸款規模分別為24.52億元和4.16億元,較上年年末減少4.25億元和1.17億元,降幅分別為14.76%和21.95%。
“銀行信用卡經歷了十多年的擴張,如今處于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這也就是說,銀行再去比拼新增發卡量的性價比不高,而需要轉向挖掘存量客戶價值。”信用卡專家董崢表示。
董崢認為,隨著監管加大對信用卡監管力度,大量無效卡陸續被清理掉,信用卡的總量在持續下降,而這個下降趨勢可能還會持續。
近日,央行發布的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國共開立銀行卡100.68億張,環比增長0.68%。其中,借記卡93.54億張,環比增長0.81%;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15億張,環比下降0.83%。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量下降趨勢明顯,今年二季度較上季度減少600萬張,較去年年末減少1200萬張,較2022年最高位的8.07億張下降超11%,至今已連續下滑11個季度。
出清風險
由于此前信用卡經歷了粗放式發展,當前銀行在面臨業務瓶頸期的同時持續加快不良出清,并進一步嚴格客戶準入與風險把控。
“中信銀行的成長,得益于風控。”中信銀行行長蘆葦在2025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已經摒棄了規模情結,更專注于效益和質量并重的增長,堅持不以削弱風險抵御能力來換取短期的利潤增長、業績增長的成色。
對于個貸資產質量情況,中信銀行副行長胡罡表示:“個貸不良率上升是銀行業去年和今年共同面臨的問題。中信銀行針對這些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體系上做了一些優化,在37家分行個貸部內嵌了風控總監,加強風險和業務營銷的聯防聯控。同時,在產品和客戶結構上進行了調整,加大低風險產品投放,提升優質客戶占比。”
胡罡介紹,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信用卡新發放卡的客戶中,優質客戶占比達到了82%,同比增長了10個百分點。信用卡存量客戶中,低風險優質客群正常貸款占比達到了76.2%,同比增長了6.5%。
信用卡和消費貸同屬于個貸業務,而消費貸的不良率較信用卡不良率低很多,這讓部分銀行有意通過消費貸業務承接信用卡的部分業務。
重慶銀行方面表示,該行信用卡正在推進產品轉型,以消費e貸貸款產品承接信用卡新增資產業務。受產品承接影響,信用卡透支余額及不良率在數據表現上分別呈現收縮及上漲態勢。
郵儲銀行(601658.SH)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消費貸與信用卡業務并不沖突。“很多銀行是將消費貸與信用卡兩個業務結合起來開展。客戶在申請消費貸的同時,為客戶批一張信用卡使用。消費貸是貸款業務,看的是客戶資質。信用卡注重便捷支付,有助于培養客戶。”
“雖然銀行信用卡貸款總規模在下降,但是交易活躍度很高。從趨勢上看,規模和交易量的下滑也并非斷崖式,而是逐漸趨于平穩。對于資產質量,各家銀行都加大了處置力度,控新降舊,不少銀行不良率已經大幅回落。”一家股份行信用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同銀行的信用卡發展策略不同,資產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此前業務擴張期,部分銀行的發展策略比較激進,后遺癥就會比較嚴重。出清不良也是為了信用卡能夠更好地轉型發展。”
轉型探路
今年獲批終止營業的銀行信用卡分中心已超40家,涉及交通銀行(601328.SH)、民生銀行(600016.SH)、廣發銀行等,這成為信用卡發展模式轉變的一個明確信號。
“信用卡分中心是信用卡歷史的產物。在擴張期為了加大獲客力度,很多銀行相繼設立了信用卡分中心。但如今客戶增量有限,很多銀行基于成本考慮也就陸續調整或關停信用卡分中心。”董崢表示。
“當前信用卡業務能盈利的股份行寥寥。”一位市場人士認為,很多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規模很大,但盈利能力不行,盈利能力將成為信用卡業務轉型的一個方向。
董崢指出:“以前銀行信用卡承載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攬客,實現客戶觸達。很多客戶甚至沒有邁進過這家銀行的大門,但是卻因為一張信用卡有了關聯。未來落腳點不在客戶增量上,而是經營存量客戶,這就會涉及業務的細分。”
“個人認為,未來信用卡的轉型方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個是滿足高端客戶需求,挖掘高端客戶的價值,另一個則是滿足基礎客戶剛性需求。高端客戶的需求是多樣的,不僅局限在消費領域,更要落腳在體驗上。基礎客戶需求則較為簡單,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支付和信貸便利。”董崢表示。
“此前我開展了一個關于年輕一代人群消費觀念和習慣的信用卡相關調查,發現年輕一代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并沒有太大變化,但在金融產品的使用上卻從信用卡轉向了花唄、借唄等網絡信貸平臺。”董崢認為,這說明當前信用卡產品存在不足,競爭力弱于網絡平臺,這也是未來信用卡轉型和產品研發需要發力的方向。
“當前銀行信用卡業務確實受到各類網絡平臺的分流影響。有的互聯網平臺根本不支持信用卡支付,有的互聯網平臺則通過各種優惠活動和推薦引導,將業務轉到自營金融平臺和產品上。”上述股份行信用卡部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信用卡和互聯網平臺貸款之間的競爭處于不對等狀態,這種局面導致互聯網貸款業務對信用卡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