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下旬,影視行業各大上市公司紛紛公布自己的財報。《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上游的制作出品公司僅有光線傳媒(300251.SZ)、中國儒意(00136.HK)等幾家企業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在下游的影院、院線端,得益于今年春節檔爆發和《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極為優異的票房與觀影人次,萬達電影(002739.SZ)、橫店影視(603103.SH)、金逸影視(002905.SZ)等多家公司實現增長或扭虧為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二季度,隨著《哪吒2》熱度大幅降低,電影市場再次陷入低迷,這使得多家公司上半年的業績增速明顯低于第一季度。“春節檔之后,截至目前還沒有一部影片取得5億元以上的票房。頭部大片相對缺乏,也使得電影市場自春節檔之后,始終處在不溫不火的狀態。” 貓眼娛樂市場分析師賴力向記者表示。
從業者向記者表示,第三季度整體表現預計跟去年同期相當,下半年市場行情或將企穩,但再次出現大幅增長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進行更多元的布局將成為未來數年的行業主旋律之一。
上游:光線傳媒成最大贏家
作為兼具上游制作出品、中游宣發的影視公司,光線傳媒因為《哪吒2》的成功而大受矚目,該公司也盡可能多地享受到了票房紅利。
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2.42億元,同比增長143%;歸母凈利潤為22.29億元,同比增長371.55%。
在上游公司中,中國儒意也實現了營收與凈利潤的雙增長。財報顯示,中國儒意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增長19.93%至22.06億元;實現扭虧,凈利潤為12.28億元,增幅達1100.86%。在中國儒意的業務結構中,電影、電視劇等內容制作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為25%,約5.7億元,同比增長約18.75%。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儒意以出品方身份在今年春節檔推出《唐探1900》,獲得36.12億元票房,是今年票房第二高的影片。
作為中國儒意的關聯公司,萬達電影8月28日發布的業績數據顯示,上半年營收增長7.57%至66.89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72.55%至5.36億元;其中,影視劇制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4.84%至3.22億元。
除上述公司外,記者注意到,其余上游公司或者布局產業鏈多個環節的公司的上游業務基本處于收入下滑甚至虧損的狀態中。
例如,博納影業(001330.SZ)今年上半年營收為6.73億元,同比增長5.09%,凈利潤同比下滑661.93%,為-10.56億元;其中電影相關收入同比減少9.44%,為1.41億元,毛利率同比減少594.84%,為-534.63%。北京文化(000802.SZ)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944.24%至1.57億元,但凈利潤大幅下滑610.29%至-2.32億元。中國電影(600977.SH)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9.13%至17.16億元,利潤總額由盈轉虧,為-6309.7萬元;該公司以電影創作生產為主的創作板塊出現營收與毛利率的雙下滑,出現了虧損。
“頭部大片相對缺乏,使電影市場自春節檔之后始終不溫不火,清明檔、五一檔等其他中小檔期表現均不盡如人意。”貓眼娛樂分析師賴力說。
除電影票房不佳外,收入單一也是造成部分公司業績不佳的原因之一,這也體現在國內影視公司普遍都有IP開發但衍生業務收入不多的現象中。
上海夏至良時咨詢管理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認為,國內影視公司在IP運營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缺乏長遠規劃、IP開發不充分、跨媒體敘事能力不足以及對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敏感度不夠。此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也影響IP價值的最大化。
記者注意到,中報發布后,光線傳媒、萬達電影等公司都提出挖掘IP,發力非票房業務。例如萬達電影的“超級娛樂空間”戰略旨在借助該公司在院線、戰略投資、潮玩等領域的業務資源,孵化一系列超級IP、超級品牌;光線傳媒則提出從“高端內容提供商”向“IP 的創造者和運營商”轉型。
下游:影院端整體回升
相比于上游僅有少數公司實現業績增長,在影院、院線為代表的產業下游,整體業績都實現了顯著的增長。
以當前在院線、影院端市占率第一的萬達電影為例,其上半年的觀影收入同比增長62.45%至41.77億元。萬達電影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直營影院實現票房42.1億元(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9.2%;觀影人次8239萬,同比增長9.6%,累計市場份額14.4%;在全國票房TOP100影院中,該公司占51席,較去年同期增加4席,在TOP500 影院中該公司占246席,較去年同期增加30席,其中省級冠軍18家、市級冠軍167家。
橫店影視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7.81%至13.7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28.61%至2.02億元。其中,電影放映及相關衍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12億元,同比增長29.42%。
此外,博納影業影院及院線業務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7.75%至5.44億元;中國電影的放映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長9.98%至5.21億元。
據拓普數據方面統計,今年上半年,影院票房體量同比增長明顯。票房250萬元以上的影院占比31.6%,較去年同期增長6.9個百分點。此外,單影院日均收益也同比增長20%至1.28萬元。
“上半年電影院收入增長主要還是得益于春節檔帶來的觀影人次的暴漲。”一位影院管理公司的人士說,“但在第二季度,市場就冷清了不少。”
記者注意到,今年第二季度,市場大盤的票房收入僅有不到40億元,累計觀影人次為1.21億,兩項數據甚至均不及今年1月的市場表現(63.7億元、1.35億觀影人次)。
以主營業務為電影放映及相關衍生業務的橫店影視為例。Wind數據顯示,其第一季度營收為11.72億元,第二季度僅2.01億元;第一季度凈利潤為3.43億元,第二季度則虧損1.41億元。
可以說,行業冷暖直接影響了下游影院、院線的業績。“國內影視公司過去以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布局為主,比如萬達電影、博納影業、中國電影等都很典型,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為了抵御行業低迷帶來的整體風險,跨行業布局或許將是未來的趨勢之一。”上述影院管理公司人士說。
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萬達電影對外公布:計劃將萬達影院升級為超級娛樂空間,孵化新品牌“時光里”,利用影院空間引入策展、聯名、文創等內容,把手中電影IP進行前置衍生品開發,充分利用收購的潮玩頭部品牌52TOYS,通過一系列新消費業態吸引年輕人重返影院。
“影院不僅是觀影場所,更應該成為融合多元娛樂形式、文化形態與消費體驗的生態。”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指出,讓年輕人回到影院消費,最核心的吸引力在于打造多元化的娛樂體驗。
“在短期之內,電影票房帶來的收入依然是行業的基本盤。同時,各地的影院都在進行探索,比如出租包場、觀賽,今后可能會逐漸增多,與其他業態的聯動也會增多,不過目前影院還是單打獨斗的嘗試居多,缺乏整體的指引和布局。”上述影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