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們上市以來首次擬進行中期分紅。(這一計劃)不僅是體現公司經營信心,也是響應‘國九條’關于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的政策號召,提高對股東回報的頻次,使股東能更及時地分享企業成長紅利。”8月27日,中信特鋼(000708.SZ)相關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2025年中報披露工作已接近尾聲,A股上市公司中期分紅情況隨之出爐。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下午4點,披露中期分紅計劃的上市公司已達到731家,同比增加240家,合計現金分紅高達3792.8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76.88億元。此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是近10年來首次計劃發放中期“現金紅包”。
對此變化,多位受訪人士表示,近年來,監管層持續鼓勵企業加大分紅力度和增加分紅頻次的制度環境正不斷優化,上市公司主動分紅意愿也不斷增強。同時,今年不少上市公司中報業績回暖,整體盈利能力穩步回升,經營性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為中期分紅奠定堅實的財務基礎。此外,近年來股東的回報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從對資本市場的中長期影響看,若中期分紅實現常態化,將持續改善過去資本市場“重融資輕回報”的問題,不僅有利于推動“長錢”入市,還有利于形成更好的價值投資環境,穩定投資者信心。
新增240余家上市公司擬分紅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下午4點,披露中期分紅計劃的上市公司已達到731家,合計現金分紅高達3792.88億元。2024年同期(截至2024年8月29日數據)披露中期分紅預案的上市公司為491家,合計2916億元。這意味著,今年擬進行中期分紅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增加了240家,同時“現金紅包”規模也增加了876.88億元。
以今年中期擬現金分紅總額最高的前20家上市公司為例,有17家的分紅總額高于上年同期。另有5家相較去年新增了中期分紅計劃(即去年沒有實施中期分紅),其中如牧原股份、海康威視、海爾智家等均為上市以來首次計劃進行中期分紅。
根據牧原股份的半年度分紅計劃,其將每10股派發9.32元(含稅),合計派現50億元左右,占半年度歸母凈利潤的47.5%。這不僅是牧原股份首次進行中期分紅,這一現金分紅比例也創下近年新高。
Wind數據顯示,2014年牧原股份上市以來,已累計現金分紅13次,累計現金分紅265.76億元,上市以來的平均分紅率為31.61%,派息融資比為95.51%。
海康威視目前披露的半年度分紅提議則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元(含稅),分紅總額約36.93億元。這也是海康威視自2010年上市以來首度推出中期分紅計劃。
Wind數據顯示,海康威視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17次,累計現金分紅685.29億元,上市以來的平均分紅率為51.01%,派息融資比達到2015.56%。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告顯示,海康威視披露的今年中期分紅計劃是董事長胡揚忠的提議。他表示,分紅是“為切實回報廣大投資者,與全體股東共享公司經營成果,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股東收益和投資價值,增強股東獲得感,提振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7日收盤,自2015年以來,首次計劃進行中期分紅的上市公司已超過281家(包括2015年以后上市的公司)。
政策引導、盈利改善、股東回報意識提升
“今年中期分紅預案數量激增是政策引導、盈利改善與股東回報意識升級的多重結果。”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分析認為。
在他看來,2025年上半年A股整體盈利復蘇,滬深300凈利潤同比增長18%,企業現金流充裕,為分紅打下基礎。在政策層面,證監會近年持續強化分紅監管,明確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中期分紅,部分公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從市場邏輯角度出發,投資者對“價值投資”與“股東回報”的關注度提升,尤其在注冊制改革背景下,分紅成為衡量公司治理質量的重要指標。此外,行業分化加劇,頭部企業通過分紅鞏固市場信心。比如,部分“近十年首次分紅”的公司多屬周期性行業,受益于價格周期上行,主動釋放利潤以優化估值。
融智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兼高級研究員包金剛進一步表示,當前監管層已將“是否分紅、分紅多少”從上市公司自選動作,變為評價其治理質量的重要指標,這直接抬升了上市公司整體分紅意愿。與此同時,企業現金流與盈利質量同步改善也是上市公司慷慨分紅的前提。2025年上半年,已披露半年報的3066家公司中,1685家凈利潤同比增長。龍頭企業如中國中車歸母凈利同比增長72%,寧德時代、牧原股份等經營性現金流充沛,有能力在保障再投資需求的同時提高分紅比例。此外,投資者結構變化也帶來了“分紅溢價”。即,低利率環境下,保險、養老金、銀行理財等長期資金對“穩定收益資產”需求激增。中期分紅提供了比年度分紅更早的現金回流,顯著提升了相關個股對配置型資金的吸引力,并推升其估值溢價。
一位市場人士也告訴記者,近年來A股的分紅環境不斷改善,“尤其是自2024年以來,新‘國九條’和分紅新規落地實施,市場迎來了‘分紅大年’。價值投資優勢凸顯,紅利策略受到市場追捧,這都與上市公司提升股東回報息息相關”。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3755家滬深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金額約2.4萬億元,分紅規模再創新高,并且現金分紅比例持續提升。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實施中期分紅的公司數量從2020年的15家增長至2024年的111家。并且有105家科創板公司在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方案中明確表態要研究一年多次分紅、年中分紅或春節前預分紅。
為市場注入“穩定器”
田利輝認為,對市場而言,中期分紅常態化將增強A股“投資屬性”,吸引長期資金配置,緩解“重融資輕回報”痼疾。站在企業的角度,分紅可優化公司資本結構,減少“高留存低效率”問題,同時傳遞盈利可持續性的積極信號。
“對投資者來說,3700多億元的中期分紅規模,相當于為市場注入‘穩定器’,尤其對偏好股息率的機構投資者形成吸引力。”田利輝表示。
包金剛就其觀察更進一步表示,在分紅頻率提高、分紅規模擴大的新常態下,A股價值投資環境正在發生“范式轉換”。“制度土壤方面,‘持續穩定分紅’從倡導變為硬性約束,疊加減持新規、市值管理指引,劣質公司殼價值快速歸零,優質藍籌獲得估值溢價。在低利率時代,居民儲蓄存款正在尋求高股息資產配置標的,而且保險、養老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配置權益比例仍低,政策明確鼓勵其增配紅利資產。上述因素共同推動了價值投資環境的‘范式轉換’。”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居民存款總額已突破140萬億元,同比增長8.7%。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也表示,隨著A股投資者結構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長期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入市,這些長期投資者和機構者更注重上市公司分紅能力和穩定性,對分紅指標的關注度和要求也不斷提高,這種投資偏好的轉變也令上市公司轉變分紅策略。
“當前,A股的價值投資環境正在持續改善。一方面,包括‘國九條’在內的一系列政策從分紅、扶優限劣、長錢引導入市等多個方面入手,為價值投資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過去傳統分紅‘主力軍’多是在主板市場,新興中小規模的上市公司過去的分紅意愿并不強烈。隨著投資者對分紅指標越來越重視,不同成長階段的公司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分紅政策,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分紅家數與金額一直保持增長態勢,這為A股整體價值投資環節提供了更多的標的選擇。”寶曉輝表示。
不過,田利輝也提示過度分紅的風險。“如果部分上市公司為短期市值管理目的而‘突擊分紅’,可能會掩蓋其經營質量惡化的真相。而且,過度分紅可能會削弱企業再投資能力,企業需平衡分紅與研發、擴張的長期需求。”他建議,監管層或可進一步細化分紅指引,鼓勵“真分紅”而非“數字游戲”,推動A股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回報”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