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截至記者發稿,已有25家期貨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揭曉。Wind資訊數據顯示,25家期貨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凈利潤10.68億元,其中有19家公司實現盈利,6家虧損。同時,在實現盈利的期貨公司中,有5家凈利潤超過1億元。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上半年期貨公司整體經營來看,部分頭部公司依托國際化業務和自有資金投資等,實現了較明顯增收。展望下半年,基于市場交投情緒持續偏高等因素預期,期貨公司全年經營仍將維持向好態勢。
5家公司躋身“億元俱樂部”
數據顯示,上半年在實現盈利的19家期貨公司中,僅有5家凈利潤超過1億元,分別是南華期貨、瑞達期貨、永安期貨、中糧期貨和浙商期貨,其中永安期貨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有所下降。同時,另有8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保持在1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但長江期貨和格林大華期貨等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也呈現下滑態勢。此外,還有6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在1000萬元以下。整體來看,在上半年實現盈利的19家期貨公司中,有9家凈利潤同比下滑。
上半年部分期貨公司凈利潤同比走高,尤其是部分頭部公司盈利能力表現偏強,或在于其國際化業務表現較好。例如,南華期貨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繼續完善客戶利用境內外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服務體系,加快全球化布局;報告期內,境外經紀業務客戶權益總規模為177.68億港元,境外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33.76億港元,同比分別增長32.25%、30.1%。
中糧期貨副總經理楊英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些年,期貨公司海外業務增長快速,中糧期貨也牢牢抓住了國際化業務機遇,在中國香港設立的子公司實現高速發展。“公司海外業務以產業客戶為主導,主要服務中糧集團相關產業客戶,以及‘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滿足其境外套期保值需求。同時,也有部分機構交易者和個人客戶參與期貨、證券等業務,實現子公司業務的多元化發展。”
在楊英輝看來,做強海外業務對期貨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拓展海外市場,可以緩解“內卷式”競爭;其次,有利于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和服務水平。海外業務要求期貨公司在系統建設、人才儲備、合規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倒逼期貨公司加強專業化能力建設,從“通道服務”向“綜合解決方案”轉型,進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綜合服務水平。
五礦期貨營銷管理總部負責人唐凌對記者補充表示,上半年實現盈利的期貨公司,主要盈利增長點集中在境外業務、場外業務和投資業務等三方面,其中境外業務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從整體表現來看,期貨行業頭部特征或會更加明顯,期貨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會更加突出差異化和特色化競爭,同時期貨公司的治理能力也有待提高。
下半年仍持樂觀預期
今年上半年,期貨行業在規模擴張的同時,也經歷著深刻的業務結構調整和競爭格局重塑,雖然部分頭部公司通過綜合金融服務構建壁壘,依托國際化業務和資管業務等實現較明顯突破,但多數中小機構在細分領域形成的競爭優勢尚不明顯,生存狀態較為堪憂。整體來看,期貨行業強者恒強、頭部特征仍比較突出。
數據顯示,上半年蘇豪弘業期貨、江海匯鑫期貨、上海大陸期貨、紫金天風期貨、國盛期貨和華龍期貨等6家公司經營虧損,其中國盛期貨和華龍期貨虧損更是超過1000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部分中小型期貨公司上半年虧損是行業發展深度調整的表現,倒逼期貨公司從“通道服務”向“價值創造”轉型。未來,具備產業服務能力、技術創新實力與特色化經營模式的公司將脫穎而出,而依賴傳統經紀業務的公司可能會被淘汰。
安糧期貨經營發展部總經理柳瑞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未來期貨公司發展將呈現幾方面特征:一是頭部效應持續強化。頭部期貨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優勢會愈發突出,例如在國際化業務布局、多元化業務拓展以及科技賦能應用等方面,頭部公司將更具韌性,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政策調整,強者恒強的格局將進一步鞏固。二是差異化競爭優勢突出。面對行業競爭壓力,中小型期貨公司將加速探索“特色化生存路徑”,如聚焦細分領域、深耕農產品、能源化工等單一產業鏈,提供垂直化、精細化服務。
雖然上半年經營表現較為分化,但多位受訪人士對下半年持以樂觀預期。唐凌認為,下半年期貨市場交投情緒仍會偏高,各品種將呈現出明顯機會,趨勢性行情可期,期貨公司只需在擅長的產業抓住機會,盈利能力必然會有所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