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間,新易盛(300502.SZ,股價282.04元,市值2802.67億元)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04.37億元,同比增長282.64%;歸母凈利潤39.42億元,同比增長355.68%。
亮眼的業績背后,是新易盛不斷研發推出OSFP1.6T等產品。同時,公司上半年研發費用也同比大增近160%至約33.4億元。新易盛稱,主要系研發人員數量增加、薪酬增加所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注意到,盡管新易盛在上半年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然而這一成績的背后卻伴隨著資產負債表中存貨和應收賬款等科目的顯著增加,相較于今年年初,其增幅尤為明顯。同時,新易盛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雖同比轉正至9.53億元,但占公司報告期內歸母凈利潤的比例還不到25%,意味著新易盛每實現1元凈利潤,能收到的現金不到0.25元。
每經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新易盛應收賬款和存貨的增加額合計高達42.9億元,甚至超過了39.4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
8月26日,新易盛股價低開后沖高又回落,午后持續下殺,截至當日收盤,跌幅為4.75%,成交額142.27億元。
研發人員薪酬大漲222%,推動研發投入超3.34億元
對比新易盛7月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7億元~42億元,同比增長327.68%~385.47%),此次公布的上半年歸母凈利潤(39.42億元)位于預告區間的中端略偏下位置。
今年以來,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發,新易盛持續受到資金追捧。據Wind數據,今年年初至8月25日收盤,新易盛股價累計漲幅達156.2%。如果從今年4月上旬的低點開始計算,其股價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累計漲幅超過320%。就在8月25日,新易盛盤中還創出了304.08元的歷史新高。
據每經記者觀察,新易盛股價大漲背后,一方面是資金的追捧,另一方面則是其核心業務光模塊產品全面受益于AI算力需求的爆發。
報告期內,新易盛點對點光模塊實現營收104.09億元,同比增長287.44%,毛利率提升了4.12個百分點至47.48%。在高速光模塊領域,公司推出的OSFP1.6T、OSFP-XD1.6T光模塊能量密度超500kWh/m²,創全球最高水平,支持CMIS5.0協議,已批量應用于全球頭部互聯網廠商的AI集群項目;800G光模塊覆蓋DR4+、FR4等多場景,單波200G產品效率進一步提升。
技術的支撐,則體現在研發投入的大幅增長上。上半年,新易盛研發投入同比大幅增長157.56%至3.34億元。公司稱,“主要系報告期內研發人員薪酬增加”。
具體來看,上半年新易盛3.34億元的研發費用中,有2.78億元為職工薪酬,同比大幅增長222%。
報告期內,新易盛及子公司新增取得授權專利11項,均系原始取得。其中,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凈現比僅24%,凈利潤“含金量”不足
盡管新易盛在上半年業績高速增長,但其資產負債表揭示了背后潛藏的風險。
首先,盡管新易盛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轉正至9.53億元,但只占到公司報告期內歸母凈利潤(39.42億元)的24.17%。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是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實際收到的現金,而歸母凈利潤是按權責發生制計算的賬面利潤。凈現比(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歸母凈利潤)是衡量利潤質量的關鍵指標,通常認為該比率應大于1(即經營活動現金流覆蓋歸母凈利潤),才說明利潤是“真金白銀”。新易盛上半年凈現比不到25%(即遠低于1),意味著公司每實現1元歸母凈利潤,僅能收到0.2417元的現金。
造成上半年凈現比不到25%的原因,是新易盛大量利潤積壓在了存貨和應收賬款上。報告期末,新易盛的存貨在短短六個月內增長了43.85%,從年初的41.32億元攀升至59.44億元;應收賬款幾乎翻倍,從年初的25.39億元增至50.17億元。這兩項資產合計近110億元,占公司期末總資產(約180.71億元)比例超過60%。
對于存貨,新易盛明確提到,“公司通常采用訂單生產模式,但對于通信設備制造商及互聯網廠商,公司須確保供貨速度,因此對于部分采購周期長、市場緊缺的原材料,公司會基于市場預測來提前備貨,而通常這類原材料的單價較高,采購支出較大”。
對于應收賬款幾乎翻倍的增幅,新易盛給出的理由是“報告期內營收大幅增長”。
不過,雖然新易盛上半年應收賬款同比幾乎翻倍,但按賬齡來計算,99.97%的應收款的賬齡在一年以內(含一年)。
此外,較低的凈現比會導致經營活動無法為企業提供足夠的現金支持,進而加劇短期償債壓力。盡管新易盛上半年速動比率已經從一季度末的1.25回升至1.34,但從已經披露半年報的10家A股光模塊公司來看,1.34的速動比率僅排在第六位。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易盛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占凈利潤比例約24%,表明“現金轉化落在警戒線”,拉貨快、回款慢與備貨擴產疊加,或是主要原因。
對于新易盛接下來的關注點,黃立沖認為有三個:其一,看三季報現金轉化率能否回升至≥35%;其二,核對存貨結構與跌價準備計提是否匹配;其三,跟蹤前五大客戶賬期與回款節奏,以及海外產線交付后的開票節點。他指出,若現金轉化繼續低位且庫存周轉不改善,應將風險色階上調至“橙”, “三季報將給出答案”。
海外營收占比超九成
每經記者還注意到,報告期末,新易盛的“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大幅增長838.72%至1.63億元。新易盛稱,“主要系報告期內根據減值跡象判斷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增加”。
而從更深層次的營運資本結構來看,上半年,新易盛應收賬款和存貨的增加額合計高達42.9億元,甚至超過了39.4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
此外,新易盛存在對海外市場高度依賴的情況。上半年,新易盛海外營收占比達94.4%,境外銷售金額98.60億元,主要客戶涵蓋北美、歐洲及東南亞地區的大型云服務商與通信設備商。而據公司2024年年報,去年新易盛的海外營收占比為78.7%。
對此,新易盛也承認,“國際貿易摩擦及貿易政策變化可能影響公司進口及出口銷售業務”。而新易盛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正是為了構建供應鏈以規避此類風險。
每經記者注意到,新易盛還在半年報里披露了一則實控人的處罰信息。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高光榮因在2023年違規減持,以及信披違規,導致新易盛2020年、2021年、2022年年報披露的股東相關情況存在虛假記載,被證監會處以合計2200萬元的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約950萬元。
針對上文提及的公司上半年存貨和應收賬款激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占凈利潤比例低等問題,8月26日上午,每經記者致電新易盛方面,但該公司董秘辦人員以“不方便接受采訪”為由進行了拒絕。
此外,每經記者多次嘗試添加新易盛董秘王誠的微信(已明確表明記者身份),然而對方始終未通過好友請求。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