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27日電(胡晨曦) 8月26日晚,寒武紀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8.16億元,同比增長4347.82%;實現凈利潤10.38億元,同比扭虧。二級市場上,寒武紀自7月11日啟動本輪行情以來,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50%,總市值也從2190億元攀升至5560億元。
26日晚,AI產業鏈多只大牛股也披露了中報業績。其中,勝宏科技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366.89%,中際旭創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69.40%。
值得注意的是,26日A股收盤后,人工智能產業迎來了重磅利好政策。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目標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
寒武紀營收大增43倍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
繼2024年四季度首次實現上市以來單季盈利之后,寒武紀2025年上半年又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
寒武紀8月26日晚公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3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9.13億元,均實現了扭虧為盈。這是寒武紀2020年上市以來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
事實上,寒武紀在2025年第一季度就已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實現營收11.11億元,同比增長4230.22%;歸母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亦同比轉正。第二季度的增長趨勢得以延續,上半年整體業績表現亮眼。
寒武紀稱,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憑借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核心優勢,持續深化與大模型、互聯網等前沿領域頭部企業的技術合作。公司憑借卓越的產品適配能力和開放合作的務實態度,以技術合作促進應用落地,以應用落地拓展市場規模,營業收入實現了顯著增長。
從股東情況來看,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超級牛散章建平持有寒武紀608.63萬股,持股比例為1.45%,相對于一季度末的持股情況沒有變化。
公開資料顯示,寒武紀是智能芯片領域全球知名的新興公司。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應用于各類云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以及為客戶提供芯片產品。目前,公司的主要產品線包括云端產品線、邊緣產品線、IP授權及軟件。
受AI熱潮的影響,寒武紀今年股價表現亮眼。截至8月26日收盤,寒武紀股價以1329元/股報收,為A股第二高價股,僅次于貴州茅臺的1481.61元/股;最新市值為5560億元,在A股半導體板塊中市值僅次于中芯國際。
AI產業鏈大牛股業績陸續出爐
8月26日晚間,AI產業鏈大牛股勝宏科技、浪潮信息、中際旭創等也披露了中報業績。
勝宏科技公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0.31億元,同比增長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43億元,同比增長366.89%;基本每股收益2.5元,同比增長371.70%。
勝宏科技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精準把握AI算力技術革新與數據中心升級浪潮帶來的歷史新機遇,占據全球PCB制造技術制高點,憑借研發技術優勢、制造技術優勢和品質技術優勢,深耕細作國際頭部大客戶,快速落地AI算力、數據中心等領域的產品布局,實現大規模量產,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推動公司業績高速增長。
浪潮信息26日晚也披露了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01.92億元,同比增長90.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9億元,同比增長34.87%。公司表示,2025年,浪潮信息持續聚焦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慧計算,在研發、生產、交付、服務模式等方面持續創新,各項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分產品來看,報告期內,浪潮信息在服務器產品實現營業收入752.86億元,同比增長99.5%;存儲類、交付類等產品,實現營業收入48.37億元,同比增長11.52%;其他類產品實現營業收入6961.18億元,同比減少42.45%。據悉,浪潮信息是全球領先的IT基礎設施產品、方案和服務提供商。近年來,公司不斷完善和強化智算產品技術布局,全面推進算力、算法、數據和互連技術的創新,加速“人工智能+”的落地。
中際旭創公告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7.89億元,同比增長36.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95億元,同比增長69.40%。報告期內,重點客戶進一步增加資本開支加大算力基礎設施領域投資,800G等高端光模塊需求顯著增長,并加速了光模塊向1.6T及以上速率的技術迭代。得益于800G等高端產品出貨比重的快速增加以及持續降本增效,公司營業收入、毛利率和凈利潤進一步得到提升。
今年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原生創新企業的成功全面驗證了中國科技實力的崛起以及中國教育體系的成功。浙商證券表示,出口管制倒逼本土創新崛起,中長期看,自主可控仍是主線,政策與應用傾斜將持續利好本土廠商。
展望未來,中信證券認為,當前半導體周期仍處于上行通道,其中AI持續強勁,泛工業接棒消費電子也進入復蘇階段。AI仍將是半導體產業向上成長的最大驅動力,一方面云端AI需求持續,另一方面終端AI應用有望加速落地,并且中國半導體廠商在后續AI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受益程度有望顯著提升,從上市公司的角度其投資邏輯具體可以分為兩條主線,其中云端看國產替代,終端看下游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