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有22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發布2025年中報,其中,12家上市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均實現100%以上的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這12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出現下滑。
例如,天津友發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8.88億元,同比減少5.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7億元,同比增加160.36%。
對于2025年上半年部分鋼鐵上市公司營收下滑但盈利改善的主要原因,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陳雷鳴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原料成本顯著下降,利潤空間擴大;行業自律控產穩價;產品結構優化與高端化轉型。例如,2025年上半年,鋼鐵行業高附加值產品(汽車板、電工鋼、海工鋼、核電鋼等)占比進一步提升,行業整體高端產品占比達到35%至40%,較2024年同期增長約3%至5%。其中,新能源汽車用鋼、電工鋼等細分領域增速顯著。新能源汽車用鋼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5%至20%,占汽車用鋼總需求的40%以上。”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5年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原料價格下降帶動成本下滑,且在搶出口效應帶動下,鋼鐵行業利潤持續好轉。從全年形勢來看,鋼鐵供需關系有望階段性反彈,鋼鐵行業盈利仍有改善空間。
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鋼鐵分析師趙澤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半年鐵礦石、焦煤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截至6月30日,62%澳粉指數報93.55美元/干噸,較年初下跌7.28%。同期焦炭價格指數跌幅達31.46%,低硫主焦煤下跌19.70%。此外,企業通過自律生產,使得供需壓力有所減弱,為鋼價提供一定支撐。部分企業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實現低庫存運營效率,實現了利潤的擴大。
長期來看,產業集中度提升、促進高質量發展是未來鋼鐵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產品結構與成本優勢的鋼企將受益,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與盈利能力將更加凸顯。
陳雷鳴分析,下半年鋼鐵市場將呈現“峰回路轉”的態勢,預計價格高點可能低于去年同期,但是,行業整體有望迎來轉機。全年來看,行業能否真正走出困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量控制的實際效果以及國內需求,特別是制造業需求復蘇的力度和持續性。
具體到企業來看,陳雷鳴認為,在降本增效、結構優化、產品升級、綠色發展和數智化轉型等方面走在前列的企業,有望在行業格局優化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并實現更好的盈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