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自稱民生銀行某支行前副行長的男子肖某在社交媒體賬號發布視頻,通過講述入獄前后的經歷受到網友關注,一周“漲粉”2.2萬。在收到網民投訴后,8月26日,抖音黑板報官方微博回應稱,經核查,報道所示賬號發布內容涉及以犯罪經歷博眼球,違反《抖音社區自律公約》,已處置禁言。
據媒體報道,該男子當年因參與一起金融詐騙案,犯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人民幣9萬元。該起案件騙取了147名被害人共計人民幣27.46億余元。
一名因金融犯罪入獄9年的前銀行管理人員,剛出獄就憑借講述自己的污點故事成為網絡紅人,并且其主要目的不太像是教育警示世人,而是為了“帶貨”掙錢。這場荒誕劇直到網民投訴、平臺制止才告一段落,折射出當下流量經濟發展中的畸形現象,發人深思。
在這起事件中,最令人愕然的是肖某的行為邏輯——將本應是人生污點的犯罪經歷,當作吸引流量的資本。這種將犯罪經歷娛樂化、商業化的行為,不僅反映肖某接受法律懲罰后的靈魂滌蕩并未到位,也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和對公序良俗的公然嘲諷。
肖某雖然已為此前的犯罪行為付出代價,但他對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認識顯然仍有欠缺,依然沒有擺脫通過旁門左道發財致富的沖動。這種迷失了是非觀的行為傾向,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觸碰法律的紅線。
令人擔憂的是,類似行為并非孤例。在粉絲經濟興起的當下,通過各種造假擺拍、惡意蹭熱點來吸粉變現的情況層出不窮。前不久大量假冒“北大韋神”的賬號剛被清理,最近又涌出一堆通過AI仿聲假冒全紅嬋賣雞蛋的賬號。這些賬號唯流量是圖,愚弄了消費者,異化了流量經濟,堪稱網絡世界的污泥濁水。
流量經濟本是好事,壞的是不擇手段、不講吃相甚至不講法律的“帶病”流量經濟。健康的流量經濟應該建立在提供真實價值、傳遞正能量的基礎上,而不是依靠低俗、造假和違法犯罪。
在流量亂象中,社交媒體平臺的角色與作為備受質疑。在算法驅動的流量邏輯之下,一些平臺傾向于呈現獵奇與爭議內容,從而給“帶病”流量大行其道提供了空間。其實,流量亂象損害的不僅是用戶體驗,更是平臺自身的公信力與長遠生態。平臺漲粉是好事,但絕非“撿到籃子里就是菜”。作為流量經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平臺最應該站出來對流量亂象大聲說“不”。
此次抖音官方及時出手禁言肖某,做法值得肯定。但比亡羊補牢更應該做的是防微杜漸,當好流量經濟的“守門人”。平臺應當建立更敏銳的預警機制與更嚴格的內容準入門檻,爭取更早識別不良信息,更早堵住污水入口,保持網絡世界和流量經濟生態的清朗健康。
網民也需要檢視自己在網絡世界里的行為表現,避免成為“帶病”流量經濟的幫兇和“炮灰”。我們的每一次點擊、每一個關注、每一條評論,以及每一個下單,都在無形中為內容生產者投票。在肖某案例中,明顯違背公序良俗的內容還能為其一周“漲粉”2.2萬,本身就不正常。理性看待網紅文化,拒絕為低俗、違法內容貢獻流量,是每個網民應有的責任。
只有平臺、內容生產者、用戶,以及監管部門形成合力,才能減少及至根絕“毀三觀”的網絡內容,讓流量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造福于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