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駛入智能化發展階段,全球車企競爭格局再度發生改變。
據各車企發布的終端銷量數據(下同),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前10名中,除了豐田、大眾汽車以超400萬輛銷量穩坐冠亞軍位置,其余8家車企排名均有調整。其中,比亞迪、吉利兩家中國車企排名上升,年中首次超過本田、日產兩大日系巨頭,躋身全球前10大車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地,本田、鈴木、日產三家日系車企排名直線下降,尤其日產銷量同比降幅6%,跌出全球前10大車企行列。
今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車企中,比亞迪、吉利集團兩家中國車企的銷量雙雙超越本田、日產,同比增速分別為33%、29%,成為增速第一、第二名,也是榜單中唯二增速超過10%的車企。
高增速直接影響著兩家車企的銷量和排名,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集團銷量214萬輛,排名從2024年的全球第8名提升至全球第7大車企;吉利集團銷量193萬輛,排名從2024年的全球第10名躍升至全球第8大車企。
比亞迪、吉利兩家公司的銷量和排名迅速上升與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密切相關。比亞迪堅持只產銷新能源汽車戰略,2024年的銷量排名已超過本田、日產。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猛攻海外市場,海外新能源乘用車及皮卡銷量超過45萬輛,同比增長132%,成為比亞迪銷量增長的重要來源,目前,比亞迪已進入112個國家和地區。
而吉利集團2024年總銷量雖排在末位第10名,但與排在第9名的日產銷量只相差了1萬輛,發展勢頭迅猛。今年上半年,吉利乘勝追擊,新能源銷量增長尤為顯著,旗下三大品牌新能源銷量超72.5萬輛,同比激增126%,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尤其吉利銀河獨立后,上半年銷量近55萬輛,同比暴增232%。下半年,吉利還會推出5款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目標提升至300萬輛。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超1500萬輛,均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增速雙超40%,且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新車總銷量的44.3%。以新能源汽車主導的汽車產業變革,正將全球車企競爭帶向新局面。
日系三強三連跌
與排名上升的中國車企相反地,本田、鈴木、日產三家日系車企排名均出現后退。今年上半年,本田銷量178萬輛,同比下滑5%,從2024年上半年的全球銷量第3名下滑至全球第9名;鈴木銷量163萬輛,同比下滑2%,從2024年上半年的全球銷量第6名下滑至全球第10名。日產是三家日系車企中銷量下滑最大的車企,銷量約161萬輛,同比下滑6%,排名已跌出前10名。
從銷量數據看,美國、中國均是日系車企的主銷戰場。但是,今年美國對日關稅15%的政策,對日系車企銷量和業績帶來了明顯的影響,包括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日系車企巨頭2025財年一季度均出現凈利潤大幅減少的情況。其中,豐田凈利潤同比下降37%,本田凈利潤同比下降50.2%,日產同比由盈轉虧,凈虧損高達1157億日元。
在中國市場,以燃油車為代表的日系車企正在被以新能源汽車迅速崛起的中國車企趕超。今年上半年,本田、日產在華銷量持續下滑趨勢,降幅雙雙超過17%。而鈴木汽車、三菱汽車已退出中國市場。日系車企中,僅豐田汽車上半年在華銷量出現小幅回暖,這也是豐田在華近4年首次出現同比增長,銷量增長主要歸功于純電動車型鉑智3X車型銷量增長。
受到中國電動汽車的影響,原本日系車份額超70%的東南亞市場,也開始涌入大批中國新能源汽車。去年,比亞迪、廣汽埃安、長城等8家中國車企已在泰國規劃建廠、生產電動車,而日系車企隨即開始收縮東南亞產能,鈴木和斯巴魯雙雙宣布將關閉泰國工廠;日產則計劃在2025年9月前關閉泰國一家工廠的部分運營,并將生產整合到第二家工廠;本田宣布在2025年整合泰國大城府工廠產能至巴真府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