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銀行(601963.SH)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該行經營規模穩步增長,集團資產總額逼近萬億元。盈利能力穩中有升,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6.59億元,同比增長7.00%;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凈利潤31.90億元,同比增長5.39%。
不過,在整體經營穩步向好的態勢下,重慶銀行“重對公、輕零售”的情況愈加凸顯。從半年報披露的數據看,該行公司貸款增速遠超零售貸款,業務結構失衡問題進一步加劇。
總資產逼近萬億元
半年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重慶銀行資產總額為9833.6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267.23億元,增幅14.79%;貸款總額5006.7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00.54億元,增幅13.63%;存款總額5441.3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00.19億元,增幅14.77%。
近年來,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建設提速,重慶銀行深挖區域發展潛力,實現規模較快增長。半年報顯示,該行聚焦融資增量,助力雙城區域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向雙城經濟圈提供信貸支持近1400億元,通過貸款、債券等方式新支持了超90個區域重大項目建設。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總資產超過萬億元的有8家。其中,成都銀行是唯一一家資產規模超萬億元的西南地區城商行,而同處西南地區的重慶銀行則有望年內邁入“萬億俱樂部”。
盈利能力方面,重慶銀行業延續了穩健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6.5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0%;實現凈利潤33.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73%,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凈利潤31.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9%。
從營收構成看,2025年上半年,重慶銀行利息凈收入占比為76.54%,非利息凈收入占比為23.46%。
具體而言,今年上半年,重慶銀行利息凈收入達58.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39億元,增幅12.22%;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6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46億元,降幅28.62% ,其中代理理財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2.47億元,主要是由于當期理財產品管理費及超額報酬較上年同期減少;實現其他非利息收入14.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09億元,增幅0.63%,其中,投資收益15.8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0.04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06億元,匯兌損益0.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17億元。
業務結構失衡凸顯
重慶銀行一直頗為重視對公條線貸款投放。該行在半年報中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團公司貸款及墊款(含貼現)余額為3990.4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83.70億元,增幅17.13%。
從貸款業務結構來看,重慶銀行的公司貸款占比顯著高于零售貸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貸款和墊款總額為3990.47億元,在5006.70億元貸款總額中占比達79.70%;零售貸款總額為995.98億元,僅占貸款總額的19.89%。
記者將上述數據與2024年年報數據對比發現,該行業務結構失衡進一步加劇。2024年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重慶銀行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為4406.16億元,其中,公司貸款和墊款總額3406.78億元,占貸款總額的77.31%;零售貸款總額為976.18億元,占貸款總額的比重超過22%。
從貸款增長情況看,重慶銀行公司貸款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零售貸款。2025年上半年,公司貸款和墊款余額較上年末增17.13%,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行業增速尤為顯著,均較上年末增長20%以上。與此同時,該行零售貸款總額僅較上年末增長了2.03%,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增長較快,從2024年末的147.19億元增至200.34億元,在零售貸款中的占比從15.08%升至20.12%,但信用卡透支余額出現明顯收縮。
重慶銀行今年5月在接受數十家基金、券商等機構調研時曾介紹了對公業務項目儲備情況時,該行表示“面對對公客戶持續的融資需求,我行在加強客戶資質及項目質量審查,嚴格把好準入關口的同時,持續做好對優質客戶及項目的滾動儲備,目前對公業務項目儲備300億元左右”。
在業內人士看來,重慶銀行零售業務短板需引起重視,如何平衡對公與零售業務的發展將是其面臨的長期課題。
資本充足率下滑
高速擴張下,重慶銀行資本充足率下滑。半年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80%,較上年末下降1.08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94%,較上年末下降1.26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2.93%,較上年末下降1.53個百分點。
與行業整體水平對比,金融監管總局8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93%、12.46%、15.58%,這表明重慶銀行的各級資本充足率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此外,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城商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64%。重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略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但優勢并不明顯。
“本集團在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持續推進資本工具創新,增強資本實力、優化資本結構并合理控制資本成本。”重慶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
從資本補充工具的落地情況來看,今年以來不少城商行已通過增資擴股、發行“二永債”等方式“補血”。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年內已有41只城商行“二永債”完成發行,募資規模合計超1800億元,成為城商行補充資本的重要抓手。相形之下,重慶銀行尚未披露明確的新一輪資本補充計劃,而其2022年發行的130億元“重銀轉債”目前未轉股比例達99.99%。
記者注意到,今年年初,重慶銀行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曾表示,針對核心一級資本的外源性資本補充尚存在一定約束,目前主要以利潤留存為主。近年來,該行積極通過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持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后續還會有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發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