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飽受輿論風波影響的千禾味業(603027.SH)不出意外地交出一份不太客觀的半年報。
千禾味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18億元,同比下降17.0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3億元,同比下降30.81%。
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8.31億元,凈利潤1.61億元,第二季度營收僅為4.87億元,凈利潤跌至1275萬元。以此計算單季度營收同比下滑近30%,凈利潤則同比下滑超過86%。
從經營數據看,千禾味業持續了2024年的下滑趨勢,2025年上半年,公司醬油產品實現收入8.39億元,同比下降16.09%;食醋產品收入1.59億元,同比下降21.51%。
線上線下同步走低,其中線上模式收入1.98億元,同比下降29.2%;線下模式收入10.99億元,同比下降14.06%。
分區域來看,千禾味業所有區域銷售均出現下滑,其中“大本營”西部區域遭遇重創,營收下滑23.71%錄得收入4.52億元,北部區域下滑30.47%,收入跌落至2.11億元。
此外,公司存貨增長4.75%達到9.34億元,上半年存貨周轉天數141天,相比一季度157天有所好轉,但依然遠高于同行水平。
二季度的慘淡,不得不提到3月份爆發的重金屬風波,三方檢測報告稱,在千禾一款高端“零添加”醬油中檢測出微量重金屬元素“鎘”。
隨后千禾味業迅速發布聲明,指出檢出量遠低于國家安全標準,且為天然原料攜帶,后又獲得當地監管部門澄清,但其品牌形象依然受到重創。
在此前的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千禾味業董事長伍超群就表示,從3月18日到3月28日近10天的時間,千禾產品銷售出現相對下滑的情況。
彼時,伍超群坦言,千禾味業不確定何時能突破輿論影響,“我們會竭盡全力”。
半年報中,千禾味業也繼續提到,業績主要為受負面輿情影響,收入下降,導致利潤下降。
然而,除了負面輿情,事實上千禾味業在2024年業績就開始走低,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千禾味業將整體業績下滑完全歸結于輿論風波,有一定的“甩鍋”嫌疑,相比其他調味品龍頭,其在產品力、消費認知普及度、渠道健全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千禾味業2016年登陸資本市場,較早提出高端“零添加”概念,適應了調味品市場需求,整體業績也逐年提升,特別是2022年海天味業(603288..SH)“雙標門”事件爆發,主打“配料表干凈”的千禾味業次年營收凈利雙雙增長超50%。
不過,單吃賽道紅利并不持久,中國基礎調味料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3224億增至2024年的3716億元,但增速明顯放緩,2023年甚至出現“零增長”,反映市場滲透飽和。
中國調味品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醬油行業整體增速僅3.1%,創十年新低。另一層面,海天味業、李錦記等行業巨頭紛紛大規模布局零添加產線,在此沖擊下,凱度消費者指數2024年報告顯示,千禾的家庭滲透率增長停滯,在傳統KA賣場(大型連鎖超市)的份額被海天味業、李錦記大幅擠壓。
而公司在餐飲渠道短板也愈發明顯,2024年占比僅在6%左右,與海天味業35%的占比差距懸殊。
中研普華最新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指出,中國調味品市場已形成"基礎需求穩定、高端需求爆發、細分場景深耕"的三層結構。
而存量市場的競爭,導致了不可能避免的價格戰,界面新聞查詢相關購物網站發現,各品牌500ml裝零添加醬油價格基本都在12-18元區間浮動,同品類價格競爭明顯。
與千禾味業類似,中炬高新(600872.SH)今年上半年業績同樣雙降,實現營業收入21.32億元,同比下降18.58%;歸屬凈利潤2.57億元,同比下降26.56%。
中炬高新指出,營業收入變動原因主要是本期調味品收入下降影響。調味品板塊收入減少,主要是公司上半年主動優化供貨策略,針對銷量領先的經銷商實施去庫存措施,旨在戰略性重塑市場價格體系,重振經銷商信心。
相比之下,龍頭海天味業上半年營業收入152.3億元,同比增長7.6%,調味品業務收入145.6億元,同比增長1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1億元,同比增長13.3%。
在輿論逐步淡化的基礎上,后續千禾味業將如何經營層面解決短板,增加競爭力?界面新聞記者致電公司董秘辦,不過未能取得聯系。
國金證券8月28日研報指出,為盡快修復輿論影響,千禾味業維持較高的品牌和終端投放,在收入承壓背景下費率顯著提升。受此前輿論影響,二季度收入端依舊承壓。預計隨著公司產品矩陣完善、網點持續滲透下沉,下半年收入有望企穩修復,利潤端有望受結構改善。
從半年報來看,千禾味業明確了在產品力和渠道端發力的方向。
新品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新推出如千禾松茸生抽、千禾松露生抽、千禾有機生抽、千禾醇香醋、千禾擠擠瓶蠔油、千禾零添加減鹽醬油等。
線上渠道方面,布局內容電商與社交營銷陣地,持續優化自播體系,加強達人合作與內容創新,有效提升品牌曝光與轉化效率。
千禾味業表示,3-4月銷量雖受輿情影響出現波動,但5-6月銷量環比快速回升,線上電商+線下商超渠道的5月、6月銷量環比分別增長約15%、2%,銷量與營收呈現U型快速回升曲線。
此外,有餐飲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就千禾味業來說,需要解決高端定位與餐飲市場性價比需求之間的矛盾,才能在渠道端解決產能擴充消化問題,突破銷售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