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月底的臨近,“三桶油”2025年半年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
受到上半年國際油價下行的影響,“三桶油”營收凈利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滑。財報顯示,中國石油(601857.SH)、中國石化(600028.SH)和中國海油(600938.SH)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約3.07萬億元,凈利潤為1750.09億元,總共比去年同期少賺了超290億元。
盡管業績下滑,“三桶油”還是大手筆進行了分紅。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合計派息超過825億元,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體分紅也減少了約77億元。
對于2025年全年國際油價走勢,捷誠能源首席分析師閆建濤告訴《華夏時報》記者,2025年年初,國際機構普遍下調布倫特油價的預測,市場均值在70美元/桶上下,區間在65—80美元/桶。目前市場認為全年均價在70美元/桶附近,但90美元/桶上行風險仍在,45美元/桶下行風險持續全年。
油價下滑業績承壓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5萬億元、1.41萬億元、2076.08億元,同比分別下滑6.74%、10.60%和8.45%;所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839.93億元、214.83億元、695.3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5.42%、39.83%和12.79%。
“三桶油”業績下滑,跟國際油價走勢息息相關。
閆建濤告訴記者,歷史上來說,油價在65—75美元/桶區間是上游生產商和下游煉化以及終端用戶都能接受的油價水平,但是在地緣政治、碳成本、通貨膨脹、能源轉型以及經濟發展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石油行業下行壓力加大,石油公司業績受影響。
2025年上半年,受全球宏觀經濟、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整體呈現“V型”走勢,均價同比下行,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71.87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84.06美元/桶下跌14.5%;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67.60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8.95美元/桶下跌14.4%。
與此相對應,今年上半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的原油平均售價均出現下滑,分別為66.21美元/桶、67美元/桶、69.15美元/桶,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4.5%、12.9%、13.9%。
受此影響,“三桶油”對應業務板塊收入下降。其中,中國石油油氣和新能源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226.67億元,同比下降6.3%;中國石化勘探及開發事業部實現營業收入1447億元,同比下降5.9%;中國海油則實現油氣銷售收入1717.45億元,同比下滑7.2%。
不過通過增儲上產等操作,中國海油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國際油價下行對業績的負面影響。具體來看,中國海油今年上半年凈產量近3.85億桶油當量,同比增長6.1%,國內外產量均超過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天然氣銷售利潤增長
雖同處石化板塊,但是“三桶油”利潤來源各有側重。
中國海油作為上游油氣勘探開發商,業績主要是看國際油價高低和匯率變化。上下游一體化布局的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除了受到上游油氣業務影響,業績還受下游煉化和銷售業務的影響。此外,由于天然氣業務占比高,因此中國石油業績除了受到國際油價的影響,還受天然氣價格影響。
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天然氣板塊業務量價齊升,部分抵消了油價波動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上半年中國石油銷售天然氣151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9%;經營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18億元;單位實現價格2.05元/方,去年同期2.02元/方;單位利潤0.123元/方,去年同期0.114元/方。
中國海油天然氣業務占比不及中國石油,但是2025年上半年天然氣業務收入增速亮眼,超過16%,達到277.5億元。財報顯示,公司天然氣產量達到5162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12%,主要得益于“深海一號”項目全面投產。
下游業務則面臨壓力。上半年,國內化工品新增產能持續釋放,大部分產品價格下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相關收益均出現下滑。中國石油上半年化工業務實現經營利潤13.92億元,同比下滑55.5%;中國石化化工事業部經營收益虧損額進一步擴大了33.5%至42.24億元。
上半年,中國石油汽油、柴油量價齊跌,導致公司銷售分部經營利潤跌超25%至101.04億元。中國石化則是汽油、柴油、煤油三大產品量價齊跌,導致煉油事業部和營銷及分銷事業部經營利潤分別為35.4億元、79.6億元,分別同比大跌50%和46%。
后續油價難言樂觀
作為資本市場的紅利股,“三桶油”延續了高分紅策略。2025年中期,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分別派發股息402.65億元、106.66億元、316.02億元。
不過由于業績下滑,分紅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下降。其中中國石化比去年同期派息減少71.02億元;中國海油分紅較去年減少5.37億元。而后續業績情況,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分紅金額的高低。
那么對于“三桶油”業績至關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后續又將如何表現?
卓創資訊分析師朱光明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原油價格依然抗跌,一直處于窄幅波動中,但是隨著后續時間的推進,俄烏達成停火協議,地緣溢價回吐,加之沙特增產釋放原油,進入美國的季節性淡季,石油累庫開始,那么施壓油價下跌的力量將逐步增加,關注原油價格震蕩后下跌的節奏。
閆建濤表示,2025年年初,國際機構普遍下調布倫特油價的預測,市場均值在70美元/桶上下,區間在65—80美元/桶。截至2025年8月28日,布倫特全年均值為69.99美元/桶,WTI全年均值為66.84美元/桶,完全符合機構預測。“目前市場認為全年均價在70美元/桶附近,但90美元/桶上行風險仍在,45美元/桶下行風險持續全年。”
而根據高盛集團最新報告預計,由于明年石油過剩加劇,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價格到2026年底將降至每桶50美元/桶區間的低位。目前,WTI為每桶62美元/桶,布倫特油價保持在每桶66美元/桶左右。
談及國際油價走勢,中國石油執行董事、總裁黃永章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國際油價與金融市場、全球經濟密切相關,綜合研判預計三季度國際油價在70美元/桶左右波動。在中國海油業績說明會上,獨立董事林伯強表示,根據機構預測,2025年國際油價在65—70美元/桶之間。
天然氣價格方面,卓創資訊天然氣高級分析師王冉告訴記者,從價格預測來看,下半年管道氣市場更為依賴季節性需求的支撐,而LNG(液化天然氣)市場則需要額外關注到岸資源成本以及出貨進度。供暖季開始后,管道氣市場量以及LNG市場價格預計僅保持季節性上漲,漲幅有限。
王冉指出,由于國內外聯動性增強,市場尚需持續關注地緣動蕩下國際氣價走勢,個別關鍵海域的船舶通航情況以及國內、中亞等地冬季的氣溫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