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上海等城市出臺限購放松的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8月29日,在龍湖集團中期業績會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序平在判斷樓市未來走勢時表示:“樓市的‘止跌回穩’,短期來看,主要是政策的刺激力度,中長期來看,我們非常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韌性。”
作為民營房企的“扛把子”選手,8月29日,龍湖集團公布2025年中期業績。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之際,龍湖集團上半年實現地產開發合同銷售金額350.1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4%達到587.5億元;同時,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32.2億元,繼續保持正向盈利。
經營性收入占比近23%
從今年的中報來看,龍湖運營及服務業務收入和盈利占比持續攀升。
上半年,龍湖集團運營及服務業務合計實現收入132.7億元,創歷史新高。期內,運營及服務業務在龍湖集團營業收入中占比達到22.6%,成為收入、利潤及現金流的穩定貢獻來源。
2025年上半年,由商業投資、資產管理組成的運營業務不含稅租金收入為70.1億元,同比增長2.5%;以物業管理、智慧營造為主的服務業務板塊不含稅收入為62.6億元,同比微增。
具體來看,運營板塊中,以龍湖天街品牌為代表的商業投資航道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長4.9%至55.0億元,出租率保持97%高位。以冠寓長租公寓為代表進而延伸到產業辦公、服務式公寓、活力街區、婦兒醫院和健康養老六個業態協同發力的資產管理航道“龍智資管”,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5.1億元。其中,冠寓累計開業12.7萬間房源,整體出租率95.6%,租金收入12.4億元。
同時,服務板塊中,今年上半年,龍湖物業管理業務總收入達55.3億元,累計管理項目約2200個,在管面積約4億平方米,外拓占比約60%;在代建方面2025年上半年,龍湖龍智造實現營業收入7.0億元,同比增長65%,上半年新增代建面積852萬平方米,代建銷售額達84億元,交付面積122萬平方米。
陳序平表示:“今年上半年,龍湖的經營性收入近133億元,毛利率超過50%,成為集團利潤主要貢獻源,正是‘1+4航道’的業務模式幫助龍湖穿越行業周期,成為業績增長的‘穩壓器’。”
年內已無到期債券
作為目前沒有出險的民營房企的代表,龍湖集團的償債情況一直為外界所關心。
事實上,今年是龍湖的償債高峰年。在業績會現場,龍湖管理層透露,截至目前,龍湖今年已累計兌付債券本息合計約145億元,年內已無到期債券。
中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龍湖集團綜合借貸總額為1698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5.3億元;在手現金446.7億元;凈負債率為51.2%,現金短債倍數為1.74倍,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56.1%,持續保持在“三道紅線”綠檔。同時,龍湖集團平均融資成本降至3.58%,平均合同借貸年期延長至10.95年。
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趙軼進一步表示:“今年是龍湖償債高峰期,度過今年之后,龍湖的債務將大幅減少,預計在2026年只需償還約200億,未來每年減少約100億,逐步達到并穩定在1000億左右。在此期間,龍湖會持續優化債務結構,壓降債務規模,堅決不展期不逾期。”
所以,對龍湖來講,度過今年償債高峰期后,將真正實現“輕裝上陣”。
2025年是龍湖債務轉換的最后一年。對此,陳序平也表示:“三年前,龍湖提前踩剎車、提前降負債,提出通過經營性現金流壓降負債,此后又加了用經營性物業貸置換信用債,這兩大戰略,經過三年時間,龍湖降了有息負債400億元,今年底再降200億元,等于三年半的時間降低600億元有息負債,把償債高峰期度過去了。”
“利用這三年時間,龍湖告別了‘三高’模式,堅持正向凈現金流壓降負債,這就構成了龍湖的基本盤,未來增長就依靠四大經營性航道,構筑能力‘護城河’。”陳序平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