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日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2025ALL-IN峰會上表示,Gen3核心攻關在“手與前臂”,再次凸顯“手”的戰略地位。特斯拉發布的最新金色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視頻中顯示,其靈巧手向精細化、仿生化迭代。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Optimus靈巧手工程量占人形機器人整機開發工程量的比重較高,是迭代核心。靈巧手優化完成將助力打通人形機器人產業量產落地“最后一厘米”。
靈巧手技術加速迭代
廣東村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基永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靈巧手技術壁壘高,涵蓋硬件、算法與應用場景三大環節,是人形機器人實現精細化操作和智能交互的關鍵部件,與機器人“大腦”直接相關,其感知與反饋質量直接決定了大腦模型的學習效率,可以說是機器人最重要的硬件之一。
政策層面正為靈巧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提到,突破機器人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高動態運動規劃與控制、仿生感知與認知、智能靈巧手、電子皮膚等核心技術,重點推進智能制造、家庭服務、特殊環境作業等領域產品的研制及應用。
各地積極響應,紛紛出臺政策,為靈巧手產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例如,今年2月份,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提到,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等具身智能機器人,加快突破機器腦、機器肢、機器體和關鍵核心部件,積極推動智能機器人應用場景創新。
“在政策利好、人工智能等技術取得突破性發展的背景下,靈巧手行業技術持續迭代升級,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福州公孫策公關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軍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靈巧手的應用邊界正不斷拓寬,已從工業場景逐步延伸至醫療、教育等多元領域;研究生態也更趨豐富,主體格局從早期高校、研究所主導的學術探索,轉變為市場力量深度參與、企業主體加速崛起的產業化發展新態勢。
今年以來,我國靈巧手技術更是加速迭代。例如,由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聯合組成的科研團隊開發的F-TAC Hand,是國際首個同時具備全手高分辨率觸覺感知和完整運動能力的機器手系統。此外,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國內各大廠商紛紛展出新款靈巧手產品及技術,彰顯出國內靈巧手技術研發的活躍。
“成本門檻的逐步降低成為靈巧手產業規模化的重要助推力。”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部分國產廠商已實現自主研發驅動電機、精密傳感器等關鍵組件,擺脫進口依賴,并通過優化結構設計與制造工藝,實現靈巧手生產成本的大幅下降,為人形機器人整機壓縮成本、走向大規模量產銷售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獨立價值來看,靈巧手可脫離特定機器人本體單獨存在,通過接口適配服務于工業、醫療、生活服務等領域。這種一模塊多場景的特性,使其成為人形機器人產業中需求最明確、商業化路徑最清晰的核心部件之一。”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全球機器人靈巧手市場規模將達19.21億美元,2030年將突破30億美元。
產業鏈上市公司深度參與
機器人靈巧手產業鏈上游為零部件供應,包括空心杯電機、減速器、傳感器、控制器等;中游為機器人靈巧手生產制造;下游則應用于機器人本體,并進一步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
隨著市場熱度持續攀升,產業鏈上市企業正積極布局關鍵環節,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廣東領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已經在人形機器人的機加工結構件、核心零部件、關節等模組、靈巧手零部件及組裝、整機組裝與應用落地開發方面具備訂單。
“公司生產的發泡材料可用于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及電子皮膚等柔性傳感領域,公司將積極促進相關合作。”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江蘇恒輝安防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在靈巧手腱繩方面,公司開發的腱繩產品已向多家機器人企業進行多輪送樣溝通,已與相關企業建立起常態化技術交流機制。
寧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機器人領域線性執行器、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及靈巧手精密零部件等產品已成功開拓國內外多家頭部機器人本體客戶并對部分客戶實現小批量交付,進展順利。
北京艾文智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曹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鏈相關企業應聚焦核心環節創新,攻堅電機微型化、傳感器高集成與算法優化,突破小型化與性能平衡瓶頸;推進核心器件國產化,通過集成設計與工藝優化降本,適配多場景需求;強化產業鏈協同,深化本土化供應鏈與生態合作,共同合力打通人形機器人產業量產落地“最后一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