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國新辦舉行的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亮出“十四五”期間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的答卷:資產總額突破90萬億元,利潤總額年均增長8.3%,累計上交稅費超過10萬億元,并在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與國企改革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值得一提的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較“十三五”末增長近50%,達22萬億元,“十四五”以來現金分紅共計2.5萬億元,成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力量。
當前,國務院國資委正積極謀劃“十五五”發展舉措。在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方面,國務院國資委將著眼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大力推動戰略性專業化重組整合。
5年來,國資央企發展提質、改革增效、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塑造。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介紹,央企資產總額從不到70萬億元增長到超過90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9萬億元增長到2.6萬億元,年均增速分別達到7.3%和8.3%。更為重要的是,質量效率也有顯著提升,營業收入利潤率從6.2%提升到6.7%,全員勞動生產率每人每年從59.4萬元增長到81.7萬元,國有資本回報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都持續改善。“國有資產的質量更優了、‘家底’更厚了。”
與此同時,央企創新實力取得長足進步。研發經費連續3年超過萬億元,投入強度從2.6%提升到2.8%,參與了全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攻關,打造了97個原創技術策源地,組建了23個創新聯合體,形成了體系布局、協同攻堅、重點突破的強大合力。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5年來,國資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力度空前,相關投資年均增速超過20%。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人工智能+”專項行動累計布局應用場景超過800個,數字化轉型行動打造了智能工廠1854個,萬元產值能耗、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12.8%、13.9%。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正在成為央企的鮮明特征。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以央企投資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情況為重點,介紹了國資央企“十四五”期間“進”的態勢持續鞏固。數據顯示,2021年—2024年,央企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6.3%;去年四季度以來,以市場化方式發行的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擬發行總規模達到5000億元,有力促進了“兩重”“兩新”項目投資。同時,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提高,一批“硬科技”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長江電力、中航成飛等標志性重組項目順利實施,投資者回報水平持續提高。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過22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近50%;“十四五”以來,累計實施現金分紅2.5萬億元,成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以來,國務院國資委接續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布局結構不斷優化,6組10家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9家新的中央企業組建成立,郵輪運營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扎實開展,有效提高了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行效率。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表示,下一步,將著眼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以系統性思維、前瞻性謀劃、創新性舉措,大力推動戰略性專業化重組整合,不斷提升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營效率,放大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