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煤礦生產,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幽暗礦井下礦工辛苦勞作的場景。而如今,伴隨煤礦智能化程度不斷加深,綠色開采、智能掘進等技術已顯著助力煤炭企業安全生產、降本增效,讓挖煤不再是個苦差事。
9月17日,老牌煤機行業上市公司鄭煤機(全稱“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集團更名揭牌儀式,正式更名為“中創智領”,公司戰略全面邁向智能化、多元化發展新階段。證券時報記者深入行業采訪也了解到,近年來煤炭機械市場呈現疲軟態勢,但龍頭企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裝備、全流程服務”拓展,逐步探索出了煤機行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煤機智能化
潔凈明亮的車間內,“麒麟臂”快速運轉,穩穩將幾十噸重的結構件產品騰挪到位。在上百臺機器人的輔助下,切割、焊接、翻轉、搬運、組裝等工序一氣呵成,23條智能化生產線僅需幾名巡檢工人……
這盡顯科技化的一幕生產場景,出現在鄭煤機智慧園區。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第12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中,該園區成功入選,榮膺全球煤機行業的首家燈塔工廠。
據中創智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已部署自動化流水線23條、工業機器人150臺、智能行車7臺、AGV運輸車30臺,生產效率提升200%,產品制造周期縮短61.3%,非計劃停機時長減少60%,滿足了客戶對于全定制液壓支架和更快交付的需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智慧工廠。
智能生產、綠色生產、安全生產正成為煤機行業產品研發制造的主旋律。
“公司科技化轉型的一大亮點,是進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領域。隨著防爆巡檢機器人、輔助運輸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已廣泛應用于各大煤礦企業,可以替代人工進入危險區域執行巡檢、作業、救援等任務,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利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武漢琦表示,防爆巡檢機器人搭載有多模態全面感知系統和基于機器學習的精準異常識別技術,支持在井下特殊環境中實現無人化、智能化作業,能夠實時采集現場設備溫度、聲音、圖像、氣體濃度等多種數據,并通過遠程AI平臺進行自主分析與隱患診斷,極大提升了煤礦的安全管控水平。
太重集團旗下煤機裝備制造企業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煤機有限公司(下稱“太重煤機”)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近年來注重高端智能型采煤機研發,已形成涵蓋極薄煤層、薄煤層、中厚煤層、厚煤層智能化開采需求的14大系列120余種機型。其中,厚煤層3000kW采煤機首創了整體框架式機身結構,突破了采煤機高可靠性模塊化結構設計、作業場景智能感知、截割規劃與控制等關鍵技術,創下單臺采煤機無故障連續開采800萬噸的紀錄。
商業模式變革
2020年至2023年,伴隨煤炭價格高位運行,我國煤機產品市場景氣度整體波動上升。近兩年,受煤炭行業發展趨勢下行等因素影響,煤機行業增速逐漸放緩,核心經營指標出現下降。2024年,煤機行業50強企業產值和銷售收入分別同比下降7.77%和4.35%。2025年行業疲軟格局依然延續。
“伴隨煤炭產能建設高峰期過去,設備采購正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優化’和‘按需補量’,決策更趨理性精細。加之煤價波動帶來的成本壓力,煤機需求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太重煤機上述負責人提到,煤炭綜采設備上游直接關聯鋼鐵等原材料行業,下游緊密連接煤炭行業。近兩年原材料價格相對穩定,但下游需求疲軟,企業產品價格競爭激烈,利潤受到嚴重擠壓。
為煤炭企業提供綜合后市場服務的速達股份也有同感。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2025年上半年煤炭價格繼續下行,煤企利潤空間下降,客戶采取控制費用等措施降本增效,客戶端非緊急維修需求被推遲或取消,維修用備件需求下降,造成公司備品配件供應管理業務的收入下降。
行業新形勢正倒逼企業商業模式變革。
“當前公司正在實現三大轉型,一是從單一液壓支架制造商向成套綜采裝備供應商轉型;二是從傳統設備商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轉型;三是從制造企業向工業數字化運營商轉型。”中創智領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煤機行業產品結構與商業模式均面臨提質升級。具體到公司而言,一方面產品從單一產品向成套裝備(三機一架)總包供應跨越。成套訂單比重大幅提升,顯著提高了單客價值量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公司全生命周期服務收入快速增長,形成了穩定的利潤來源,平滑了傳統設備銷售的周期性波動。
2025年上半年,中創智領煤機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01.49億元,同比增長3.5%;歸母凈利潤達到22.4億元,同比增長8.4%。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展現了盈利質量的提升。
“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高附加值產品占比的提升,而非簡單的產量擴張。”上述負責人表示。
而中信重工目前已將智能化裝備及服務由煤炭行業延伸至非煤礦山、金屬礦山并取得積極進展。武漢琦表示,公司正加速布局“4+6+N”機器人產業體系,通過挖掘細分市場機遇及深化智能裝備的產業化應用,致力于將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打造成公司發展的重要支撐。
發力海外市場
我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55%以上。雖然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但煤炭依然是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艙石,煤礦智能化建設要求仍為煤機行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國家能源局出臺的相關文件強調,要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推動其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這一進程將持續釋放對高端智能裝備與服務的市場需求。此外,無論煤價高低,煤礦對安全生產的要求都在不斷提升。公司用于高風險巡檢和作業的機器人等產品,能夠顯著降低安全事故風險,這一價值不會因煤價波動而打折。”談及對行業未來發展空間的預期,武漢琦也表示,未來5至10年,煤炭機械行業將呈現高壁壘、高集中、高技術驅動的特征,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壟斷、資質卡位與全球化布局將進一步鞏固優勢。
速達股份對市場前景也充滿信心。該公司負責人提及,2025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為24億噸,同比增長5.4%。依托于這個巨大的市場,煤礦機械后市場達到百億級別。若按照2023年我國原煤產量及大型煤礦產量占比計算,目前每年煤炭綜采設備后市場需求達300億元左右,如果包含閑置設備盤活市場,行業空間更大。
采訪中,多數煤機公司表示,目前海外市場正成為企業發力布局的方向。據透露,2024年中國煤機出口金額達138億元,同比增長14.7%,重點覆蓋俄羅斯、印尼、南非等國家。一些企業在澳大利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市場已取得突破,出口訂單增長超300%。
8月28日,速達股份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計劃以自有資金在中國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作為公司境外投資的持股公司,再由香港公司在澳大利亞設立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工業機械設備后市場服務。
太重煤機聚焦煤炭儲量和產量突出的發展中國家。越南作為核心出口市場,公司旗下采煤機產品已占據當地72%的市場份額。
“中國制造的煤機裝備國際認可度與市場份額正穩步提升。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場訂單金額達到7.75億元,同比增長了137%,這顯示出海外拓展的強勁勢頭,也表明產品技術和質量能夠滿足國際市場需求。”中創智領上述負責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