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年,騰訊(00700.HK)市值重回6萬億港元。
9月17日,騰訊股價大漲,收報665港元/股,漲幅約為3.10%。以此計算,騰訊總市值突破6萬億港元大關,達到6.09萬億港元。這是自2021年4月以來,騰訊首次站上這一高位。
9月16日,騰訊在深圳舉辦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并宣布全面開放AI能力。通過智能體解決方案、SaaS+AI、大模型技術三大升級,激發企業創新潛能。
“騰訊將立足‘以人為本’,構建‘好用的AI’,讓AI滿足人的需求,提升工作效率,優化交互體驗,甚至提供情緒價值?!彬v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如是表示。
據其介紹,AI已經成為騰訊的“新業務基因”。騰訊元寶上線一年多,在國內AI原生應用DAU排名中位列前三。用戶每天向騰訊元寶的提問量,已經達到年初一個月的總量;IMA知識庫文件數量已經突破1億;QQ瀏覽器AI月活數比4月增長了17.8倍。同時,AI也助力騰訊廣告、游戲等業務實現雙位數增長。
這些成功案例讓市場更加看好騰訊。在此之前,AI對騰訊業績的幫助已經得到過驗證。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騰訊實現營收1845.04億元,同比增長15%,大超市場預估的1789.40億元;實現凈利潤556.28億元,同比增長17%。財報發布次日,騰訊股價一度漲至600港元/股,創下4年來新高。
增長被普遍認為源自AI的助力。騰訊廣告、金融、游戲三大核心業務都通過深度嵌入AI跑出了雙位數增速。就連騰訊創始人馬化騰都在財報中強調,騰訊在AI領域持續投入并從中獲益。
正是因此,騰訊才得以成為這一輪AI價值重估中的佼佼者:自年初以來,騰訊股價累計漲幅已超過60%。
在一眾大廠之中,業內普遍認為騰訊、阿里、字節三家的AI實力處于前列。但與其他兩大競爭對手相比,騰訊的AI戰略更顯“保守”。這家科技巨頭更側重于將AI能力無縫銜接入其社交和內容生態中,以此迅速實現商業化。在更長遠的競爭之中,這會否制約騰訊發展,成為其必須思考的新問題。
全面開放AI能力
年初,元寶發起的“閃電戰”還歷歷在目,不僅短短35天內迭代30個版本,更是掀起一場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除了傳統互聯網平臺鋪量之外,騰訊還大規模在鄉村圍墻被刷上藍底白字的推廣廣告,帶動元寶下鄉。
正是這些積極舉措幫助元寶迅速登上頭部AI原生應用行列,并一路持續至今。據湯道生透露,用戶每天向騰訊元寶的提問量,已經達到今年年初時一個月的總量,元寶在國內AI原生應用DAU排名中位列第三。此外,元寶還和騰訊會議、騰訊文檔,以及微信、騰訊視頻、QQ音樂等10多個應用打通,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和效率。
但騰訊在C端上的突破并不是這次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的重點,除活動開始湯道生簡要提及了元寶等C端產品之外,更多時間與精力,留給了騰訊在B端服務上的規劃和準備。
比如,在辦公協同場景上,騰訊會議通過上線實時“AI紀要”功能并打通騰訊元寶,讓騰訊會議AI功能用戶量同比增長150%;在代碼開發場景,AI編程工具CodeBuddy覆蓋研發全流程,支持生成騰訊內部新增代碼的50%,編碼時間縮短40%,整體提效超16%。
類似案例還有很多。騰訊近年來已經形成包括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樂享知識庫、元寶、ima、CodeBuddy、數據庫、音視頻云在內的豐富產品矩陣。這些產品都可以疊加上AI新功能,并以此獲得新付費點。
在湯道生看來,這樣要比憑空生造一個應用場景更為自然。在會后的群訪環節,湯道生表示,AI能力本身非常寬泛,要真正用它解決問題,必須與客戶的具體場景緊密結合。騰訊原本就擁有眾多備受歡迎的應用產品,在這些成熟場景中輔以AI賦能,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例如,開會場景中,基于騰訊會議融入AI能力就十分自然。反之,若要從大模型出發重新打造一個像騰訊會議這樣的產品,不僅路徑更長,挑戰也更大。
同時,騰訊在這些產品上積累的能力,也可以向外輸出。
比如游戲。作為全球最大游戲廠商的騰訊,在游戲與AI融合應用的領域積累出了不少經驗,可以打包成服務向其他廠商售賣。今年,騰訊就推出了混元3D Studio,覆蓋從概念設計到動作系統的全流程,以此解決傳統3D開發管線中生產環節多、制作成本高等問題。
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專家林志鴻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兼具游戲應用場景與模型研發能力,是騰訊混元的核心優勢,也是其成為游戲AI應用領域可靠選擇的關鍵。得益于此,騰訊云已經為95%以上出海頭部游戲公司的首選云廠商。
又比如智能體。正如APP之于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體被認為將成為AI時代的主要應用載體。借由元寶等產品,騰訊亦積累了不少經驗。在湯道生看來,騰訊的獨特優勢體現在廣泛的場景適配能力。依托騰訊云,騰訊可以覆蓋科研、生產、供應鏈、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場景,沉淀標準化行業智能體模板,加速零售、醫療、金融等多個行業智能化升級。
“騰訊將全面開放AI落地能力及優勢場景,讓騰訊AI成為各行各業的提效與增長新引擎。”湯道生說。
如何應對競爭?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產業加速落地,各家科技大廠均在發力AI,試圖提前搶占下一個時代的超級入口。
在一系列大廠之中,騰訊、阿里、字節被視為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不過面對AI這一跨時代機遇,各家大廠戰略各有側重。
其中,阿里被認為側重于構建覆蓋AI硬件與基礎設施、模型與工具開發以及上層應用的全棧技術體系。在這一框架下,阿里持續推動AI大模型能力的提升。它不僅在模型層持續發力,亦在自研芯片上取得一定突破。
9月16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中國聯通三江源綠電智算中心項目建設成效,披露了阿里旗下平頭哥最新研發面向人工智能的PPU芯片,其各項主要參數指標與H20相當。得益于此,9月17日,阿里港股(09988.HK)股價也同步大漲,收報161.60港元/股,股價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市值重回3萬億港元。
而字節則在C端應用上集中發力,旗下豆包已然成為國內最受關注的AI原生應用。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5年8月,豆包月活用戶達到1.57億,超越DeepSeek成為國內月活用戶最多的原生AI應用。與之相比,元寶月活用戶量不過3297萬,阿里通義月活用戶更是只有300萬。
而在豆包之外,字節在ToC AI應用上也幾乎進行全面布局。東方證券研報指出,字節在AI應用各垂類如Chatbot、教育、圖像視頻、情感陪伴等均有產品上線,海外、國內均有布局,且同時建設于APP端和Web端。全面布局和流量優勢下,字節AI產品能快速擴大用戶覆蓋。
面對激烈競爭,騰訊AI業務的突圍路徑已然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湯道生也對此做出了回應。其指出,雖然目前企業打造智能體的成本已經大大下降,但對于模型廠商來說,卻仍需投入巨大的硬件成本和訓練成本,商業模式并不明朗。
因此,在ToC板塊,騰訊還沒有思考商業化問題?!艾F階段我們還是把重心放在打磨產品和服務體驗上。比如元寶、ima這些AI原生應用,我們會更多聚焦用戶體驗的提升、場景覆蓋的擴展等,讓用戶在使用時能更自然、更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p>
而在ToB服務上,湯道生強調,雖然各家廠商都有一定的工具流和知識圖譜支持,但真正的差異在于落地細節。只有真正走過落地過程,才會知道挑戰在哪里。很多客戶最終選擇騰訊的智能體平臺,正是因為騰訊在理解、處理復雜文檔方面的優勢。
“在服務不同客戶的實踐中,騰訊不斷打磨產品和技術。很多客戶在POC(概念驗證)后發現,我們的方案最能解決他們的實際痛點。從客戶最終的選擇上看,這個方向是對的。”湯道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