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與商界代表近期共同發布一項名為“為德國制造”的大規模投資倡議,承諾到2028年在德國投資6310億歐元。當地媒體報道說,這是德國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投資計劃之一。
該倡議由西門子、德意志銀行等發起,包括寶馬、奔馳、大眾、安聯、空客、英偉達等在內的61家企業和投資公司參與。該倡議包含此前已公布的投資項目和超過1000億歐元的新增投資,這些投資將在未來3年內用于新建工廠、科研開發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首席執行官尤利婭·布勞內說,這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即政府與企業正攜手合作,力推德國經濟增長。
過去兩年,德國經濟增長面臨一些挑戰和壓力。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德國2025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萎縮0.3%。有媒體分析,長期投資不足導致的基礎設施老化、數字化進程緩慢等問題,是影響德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當前,德國對美國出口面臨高關稅,出口競爭力遭到一定削弱。
為激發經濟活力,德國政府出臺“為德國制造”大規模投資倡議。除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外,德國還計劃在數字化升級、關鍵產業鏈重構方面加大投入,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及人工智能應用等領域,力爭通過戰略性產業投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德國經濟界普遍認為,這種面向未來的投資布局,將有助于改善國內經濟結構,提升德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競爭力。有專家建議,政府要優先解決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包括簡化行政程序、改善投資環境等。
根據德國初創企業協會與一家名為“初創企業監測站”的數據服務機構近日聯合發布的《下一代——在德國新成立的初創企業》系列報告,2025年上半年,德國新成立的初創企業數量達到1500家,較2024年下半年增加9%。從行業分布看,今年上半年,德國軟件行業初創企業數量最多,達到368家,較半年前增加16%。人工智能、自動化等領域初創企業增幅達到29%,食品行業初創企業數量增長了44%,電子商務領域增長了14%。“這延續了過去兩年初創企業穩步增長的趨勢,創新創業為德國經濟恢復發揮重要作用。”德國初創企業協會董事本尼迪克特·庫爾茨表示。
德國各州政府正通過設立創新孵化器、提供稅收減免和創業基金等方式,與科研機構、創新企業密切合作,為創新營造更友好的發展環境。“面對困難的經濟環境,創新是提振經濟的關鍵基石。”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趨勢與創新探索主管菲利普·克韋內爾認為,投資與創新的良性循環,有望為德國經濟注入新動能,助力釋放發展潛力。
(本報柏林8月2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