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穩定幣”這個概念突然火了。
央行行長潘功勝在近日舉辦的陸家嘴論壇上首提穩定幣;多方消息稱京東、螞蟻集團在中國香港推進穩定幣項目;香港還特別出臺了《穩定幣條例》,將于8月1日起正式生效……
穩定幣類似我國宋朝的交子
穩定幣究竟是什么?為了更好地理解穩定幣的含義,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等多位國內學者都將穩定幣類比為我國北宋年間的“交子”,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據中國金幣集團介紹,北宋時期,四川西鄰吐蕃、南接大理。在北宋眼里,這非常危險,所以在宋太祖趙匡胤在位的第13年,下令嚴禁銅錢進入四川,四川百姓只能用鐵錢。
但鐵錢幣值小、不如銅錢,因此四川的商人往往要攜帶大量的鐵錢,十分不便。比如當時購買一匹綢緞,購買者需搬運65公斤的鐵幣。
為了解決實際交易中這一不便之處,四川人大膽求變,發明了一種收據形式的楮券,在民間零星發行,用來代替值小體重的鐵錢流通,這就是“交子”,它的出現動搖了金屬鑄幣根基。
不過,由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執行院長郭凱撰寫的報告《暢想人民幣穩定幣》中介紹,交子并非法定貨幣,而是私人發行的票據。它通過與存款或實物(如鐵錢)儲備掛鉤來維持價值,承諾持有人可以在發行方處兌換回等值的鐵錢或等價物。這與現代穩定幣通過抵押資產來維持其價值掛鉤的機制有顯著的相似之處。
穩定幣1∶1錨定主權貨幣或流動性好的資產
為了進一步理解穩定幣的含義,多位專家都提到了此前知名度更高的比特幣,穩定幣和比特幣都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由私人機構發行的加密貨幣,即一種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媒介,是數字貨幣(或稱虛擬貨幣)的一種。
但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非常大,比特幣價格的波動可能是1萬美元左右,穩定幣誕生于加密貨幣市場對價格穩定性的迫切需求。
據了解,全球首批穩定幣誕生于2014年,由Tether公司發行的USDT(泰達幣)是典型代表,1USDT錨定1美元。穩定幣的出現改變了比特幣的交易模式,投資者若想購買比特幣,需先將手中的美元按照1:1的比例兌換為USDT,再以USDT進行比特幣的交易。
5月20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穩定幣統一標準保障法案》,穩定幣正式納入美國的監管框架。
5月21日,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隨即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將于8月1日起生效,屆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將開始接受牌照申請。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定義,穩定幣是一種旨在與某些資產(通常是貨幣)維持相對穩定價值的虛擬資產。例如港元穩定幣(HKDR)是一種基于公鏈并與港元1:1掛鉤的加密貨幣。
“穩定幣的意思就是有資產在背后做抵押的加密貨幣,是和某種主權貨幣或者流動性比較好的資產之間可以1:1兌換的加密貨幣。”姚洋說,比如在銀行里存了10萬美元,然后發行1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這就變成了一種穩定幣,當然也可以用其他資產作抵押,像美國國債等。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近日的一則報告指出,穩定幣的穩定機制可分為三類,包括儲備支付型穩定幣、算法穩定幣、混合模式。此報告以及現實中討論最多的是儲備支付型穩定幣,即這些穩定幣由區塊鏈下資產(如美元存款、短期政府債券)提供支撐。例如,由Tether公司發行的USDT(泰達幣)聲稱持有等額的美元儲備。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根據監管要求,內地不允許發行、買賣比特幣等加密貨幣。
使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可實現瞬時到賬
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國際間金融系統的結算是較復雜的,有時甚至面臨高額的手續費。比如,在北京王府井的聯合貨幣柜臺,要兌換外幣的話,一定金額下就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明看來,穩定幣的一大優點就是可以“點對點”交易。他在7月13日舉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說:“穩定幣可以用于跨境匯兌,因為傳統的匯兌會經過復雜的銀行體系,既有參加行,也有清算行,費時費力,一般的銀行轉賬需要幾天的時間,費用3%—5%不等。穩定幣基于分布式賬戶技術,可以點對點即時完成,時間瞬時到達,費用也非常之低。”
郭凱在其撰寫的報告中將這一點總結為“跨境支付便利性”。即穩定幣運行在公開、無需許可的區塊鏈上,具有24/7可用性(全天候、無間斷運行),繞過了傳統銀行系統,允許任何有互聯網設備的用戶隨時隨地訪問和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轉賬,理論上可實現比傳統匯款更快。這一特性對于匯款人群、跨境電商以及金融服務不充分的地區(如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尤其具有吸引力。一些穩定幣(如USDT和USDC)(USDC是由Circle公司發行的穩定幣)已在這些地區成為非正式的跨境交易媒介。
因此,穩定幣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就是跨境支付。
“京東等國內電商巨頭在積極出海的同時,傳統跨境支付的低效率、高成本、高匯率波動等問題始終存在。而基于區塊鏈的穩定幣支付可以實時點對點到賬,將時間降低至分鐘級甚至秒級,成本僅為傳統方式的零頭,對支付模式帶來顛覆性沖擊。基于此,京東、螞蟻集團發揮自身優勢,搶抓政策紅利。”銀河證券研究員彭雅哲對南都記者表示。
另外,彭雅哲還談及,2025年起,穩定幣正逐步被納入主流金融基礎設施,成為機構間資金調撥、企業財務結算、跨國貿易支付的重要工具,并有望在未來重塑支付行業的基本格局。值此關鍵時刻,先行布局者可能獲得更大的紅利,也更有可能實現“贏者通吃”。國內兩大互聯網巨頭京東和螞蟻集團均躋身數字貨幣領域的先行梯隊,這是源于其戰略意義與現實需求。
穩定幣真的穩定嗎?
穩定幣是否“無懈可擊”、一直保持穩定?
“不要過度夸大穩定幣的優點和應用的前景,因為穩定幣也是有成本和風險的。”張明說,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穩定幣真的穩定嗎”,比如穩定幣1∶1錨定美國國債時,如果美國發生嚴重的財政危機,美國國債必然受到影響,這時穩定幣的穩定性就另說了。
對于穩定幣跨境支付這一應用場景,張明表示,傳統銀行之間的跨境匯兌結算相對較慢,是因為要對反洗錢、反恐融資等事項進行審查,審查需要一定時間和成本,穩定幣目前的點對點即時交易其實也反映了審查不到位的情況。目前,中國還是有嚴格資本管制的國家,如果境內的居民比較容易獲得人民幣穩定幣,就可以通過點對點機制把錢轉移到海外。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就公開提醒道,普通老百姓暫時不要碰穩定幣,其目前的水是很深的。其中存在一定風險,比如美國政府如何監管穩定幣,是否允許用穩定幣付稅等,政策的變化會影響穩定幣的用途和價值,普通人獲取這些消息較慢,因此建議不要急于觸碰穩定幣。
不過,在姚洋等多位專家看來,穩定幣是既不該忽視也不該錯過的重大金融創新,中國不能置身事外,要積極應對穩定幣可能對傳統銀行體系、國際金融體系造成的沖擊。
就此,張明等專家進一步建議,在岸金融市場進一步推廣數字人民幣,并擴展其應用場景。離岸市場可以既推動數字人民幣也可以推動人民幣穩定幣,因為穩定幣自帶應用場景(跨境支付等),這能充分利用目前中國互聯網巨頭全球的競爭優勢,極大豐富和拓展人民幣的海外使用場景,這有助于未來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此外,在《暢想人民幣穩定幣》的報告中,郭凱預測,穩定幣一旦形成氣候,大概率會需要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深入介入和監管。貨幣的發展歷史一直都是私人部門先創新,最后官方部門或者接手或者高度管制,畢竟鑄幣權很難長期掌握在私人部門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