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網訊(記者劉威魁)7月8日上午,第五屆上海鉑金周主會場,當一枚泛著冷峻金屬光澤并承載中國鉑族金屬產業發展印記的“上海鉑金周五周年紀念章”揭開面紗,立即吸引了無數聚光燈和現場數百位全球鉑族金屬從業者的目光——這枚由著名錢幣設計大師羅永輝匠心創作、世界鉑金投資協會(WPIC)授權上海新世紀紀念幣制造有限公司匠心鑄造、香港“鉑老匯”專屬發行的鉑金藝術珍品,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與精湛工藝,成為本屆盛會的焦點。這方寸鉑金,銘刻著中國鉑族金屬產業五年破繭成蝶的征程,記錄著上海鉑金周從區域平臺躍升全球產業第三極的非凡歷程,更成為中國鉑族金屬產業躋身世界舞臺中央的實體勛章。
破冰之旅:中國鉑族金屬產業在上海破圈
根據中國自然資源部、美國地質調查局及相關行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鉑族金屬產業曾長期面臨“資源困局”,儲量僅占全球0.14%,卻支撐全球40%的消費需求,現貨溢價率長期高達8%以上,折射出定價權的缺失。2021年以前,倫敦交易員鮮少在亞洲時段接到中國買家的詢價,資源與話語權的錯位如同無形的枷鎖。為了改變這個現狀,WPIC亞太區負責人鄧偉斌則在2020年參加倫敦鉑金周時,開始與來自中國的代表們醞釀在上海舉辦中國的鉑金周活動。
2021年6月,鄧偉斌的設想成行,由中國黃金協會、世界鉑金投資協會等機構聯合發起的首屆上海鉑金周在陸家嘴啟幕,填補了亞太地區鉑族金屬頂級盛會的空白。這無疑是一場“破冰之旅”,首屆活動就吸引了780人參會、線上觸達4萬人次,中國鉑族金屬產業有了自己的話語權。正如上海鉑金周五周年紀念章正面圖案中,外灘的海關大樓升起上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而中國的世界級鉑族金屬產業盛會也在這片熱土誕生;浩蕩的黃浦江成為中國鉑族金屬產業與世界連結的時空紐帶,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被設計為“破圈”而出,暗喻著中國鉑族金屬產業發展有無限可能。羅永輝以毫米級的空間調度,讓歷史厚重感與現代沖擊力在金屬平面上展開史詩對話;WPIC則以中國上海為起點,團結合作伙伴,共同在亞太區擘畫鉑族金屬產業藍圖。
2022年第二屆上海鉑金周峰會突破疫情困境,采用“線上+線下”雙軌模式,技術的橋梁消弭了地理的隔閡。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23年,第三屆鉑金周峰會吸引了全球37家展商、500名代表齊聚浦江,線上觀看突破77萬人次。峰會系列論壇發出的聲音,成為產業新紀元的東方宣言。南非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齊樸在這屆峰會的致辭中表示,采礦業是南非的支柱產業,中國的“雙碳”目標將為南非鉑族金屬采礦業帶來就業、投資等巨大機遇。她表示,2023上海鉑金周會進一步促進投資者探索南非采礦的機遇,加強中國和南非投資者的交流與合作。倫敦鉑鈀市場協會主席約翰·庫勒也把眼光聚焦到東方,他認為,綠色低碳技術和能源轉型將會給鉑族貴金屬帶來巨大的需求潛力,期待更多的中國生產商到境外交易。
海納百川:上海鉑金周成為世界鉑金第三極
2024年第四屆峰會呈現標志性蛻變,除受邀的國際嘉賓之外,還有近百名海外業內人士報名參與,國際化濃度進一步提高,會場英語成為“第二語言”。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鉑金進口量占全球41%,地面庫存超80%,成為全球供需“穩定器”。在此背景下,上海鉑金周構建起“東西互鑒”平臺:本屆峰會的首場圓桌論壇出現了純“老外”陣容——WPIC研究部門總監愛德華·斯特克擔任主持人,嘉賓則是特瑞薩鉑業首席運營官米歇爾·泰勒、英國牛津前沿分析公司SFA(牛津)首席執行官亨克·德·胡普、南非標準銀行SBG證券貴金屬研究主管艾德里安·哈蒙德。
從參會機構來看,2024上海鉑金周也呈現出高度國際化,有英美鉑業、特瑞薩鉑業、諾瑟姆等國際礦業公司,也有莊信萬豐、巴斯夫、賀利氏、美泰樂、比利時優美科等跨國公司;既有美國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中國的工行和建行、南非標準銀行SBG證券、英國耆衛公司等金融機構,也有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鉑族金屬交易最活躍的日本大阪證券交易所、中國最年輕的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等;此外參會的還包括著名的英國研究機構SFA(牛津)、英國金屬聚焦、日本貴金屬市場協會、新加坡貴金屬協會等。這些鉑族金屬產業鏈上的國際礦業公司、生產加工商、精煉廠商、貿易商,以及金融機構、投行、研究機構紛紛參加本屆鉑金周,無不彰顯著中國鉑族金屬市場之影響力。
在這屆峰會上,英美資源集團聯合主辦科技論壇,導入鉑族金屬應用研發資源;日本大坂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等機構參與衍生品研討,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布鉑鈀期貨方案,力推鉑鈀期貨盡早上市,允許鉑金海綿交割,創全球先例,是對百年倫敦規則的東方革新。一系列精彩紛呈現的活動,無不顯示中國已經從“規則接受者”蛻變為“標準制定者”,從“資源洼地”躍升為“價值高地”。
作為記錄產業歷史的上海鉑金周五周年紀念章,羅永輝通過顛覆性的材質美學實驗,紀念章背面分別采用了鏡面、啞光、立體雕琢、霧面處理技法。不同技法的表現如同交響曲般表現出了海納百川的上海城市氣質,這恰恰呈現出上海鉑金周有別于倫敦鉑金周、紐約鉑金周傳統小圈文化的獨有氣質。在中國黃金協會與WPIC聯合推動下,這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平臺匯聚全球產業鏈精英,逐步構建起與歷史悠久的倫敦鉑金周、紐約鉑金周鼎足而立的“世界鉑金第三極”。
永恒之光:全面激活鉑金產業“中國動能”
真正的升華在2025年,紀念章中的SPW(上海鉑金周英文縮寫)被處理為金字塔型四面體,并經24道手工拋光形成多向折射鏡面, 羅永輝稱:“無論光線從哪個角度投射,SPW始終有一面熠熠生輝,這是屬于上海鉑金周的永恒之光。”
2025上海鉑金周舉辦當下,全球發展處于關鍵十字路口。受地緣政治、技術革新、經濟結構等方面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和國際經貿合作面臨著新的困難與挑戰。在這個背景下,2025上海鉑金周暨中國鉑族金屬市場峰會通過14場主旨演講、4場圓桌論壇、2場創新發布、1場戰略合作簽約,為全球鉑族金屬產業如何加強合作、應對挑戰,促進共同繁榮提供了全球視角、中國智慧、東方動能等多維度的觀察路徑。當下,全球鉑族金屬的價值鏈正在重塑,而鉑族金屬在中國建構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戰略價值愈發顯著。
2025年鉑金周峰會現場,兩組數據揭示中國鉑金產業的全球分量。世界鉑金投資協會首席執行官特雷弗·雷蒙德指出,自2019年以來,中國在全球鉑金金條和金幣需求所占的比重從11%提升到現在的64%。僅在去年,中國的鉑條和鉑幣的需求就超過了7噸,同比增長21%。雷蒙德認為,未來十年,鉑金在氫能、汽車、工業領域需求將持續增長。
在未來鉑業日的論壇上,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秘書長王菊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氫能需求的主導力量,中國過去十年一直是氫氣生產國和消費國,年需求量占全球總量的29%,正如光伏和風電構成了中國可再生資源電力革命的支柱,王菊預測“氫能正在逐漸成為中國能源體系轉型的核心支柱”。王菊強調,在“雙碳”目標的倒逼下,中國綠氫產能擴張速度已領跑全球,而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主的氫能產業的核心催化劑——鉑族金屬,正成為這一進程的關鍵環節。
中國市場成為全球鉑族金屬產業的穩定器、中國文化成為鉑金投資價值的新支點,成為2025上海鉑金周參會各方的共識。本屆鉑金周上,中國工藝集團與世界鉑金投資協會正式戰略簽約儀式,彰顯了鉑金周5周年這一關鍵節點的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中國工藝集團作為全球貴金屬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深耕貴金屬領域全產業鏈布局。此次簽約標志著雙方未來將在鉑金市場的資源協同、工藝升級、創新研發、標準共建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全面激活鉑金產業的“中國動能”。而隨后由雙方共同主辦的“鉑藝新生”2025世界鉑金文創設計大賽的正式啟動,是對中國文化成為鉑金投資價值新支點的最好詮釋。
一枚小小的“上海鉑金周五周年紀念章”,方寸之間早已超越紀念意義本身。它不僅是對上海鉑金周五年成就的高度凝練,也是中國鉑族金屬產業從“跟跑”到“并跑”全球的實體化見證,更是全球鉑族金屬產業“東方中心時代”開啟的金屬宣言。它以理性之形承載感性之魂,用鉑金的冷冽光澤折射出產業發展的熾熱溫度,投射出的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戰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