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波動下,投資者情緒如何安放?
隨著A股指數連續突破3500點、3600點、3700點三個整數關口,人心浮動。具體來看,未入場的投資者糾結“是否錯過上車機會”,已持倉的投資者則顧慮“下車時點”或擔憂“再上車后被套牢”。漲也心慌、跌也心慌的心態背后,是對“市場未來走向”及“應如何應對”的核心困惑。
站在這個點位,財富管理機構的“投顧陪伴”價值愈發凸顯。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多家金融機構從情緒根源、資產配置、操作紀律等維度,幫助投資者在波動中守住理性、把握機遇。
焦慮容易操作變形
自A股連續突破多個關鍵點位后,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單日成交量突破2萬億元。高漲的市場熱度下,不少投資者的焦慮情緒有所出現。
“最近一個月,來咨詢股票操作的投資者明顯增多,整體情緒偏焦躁。”廣州一家券商營業部投顧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有的問還能不能加倉;有的覺得自己持倉沒跑贏大盤;有的一入場就遇到市場回調,轉頭就向我們抱怨被套了。”
山西證券財富管理一名投顧也有相同感受,稱持有權益資產的投資者生怕市場跌回去,猶豫是否落袋為安,但又怕一下車就再也追不上;也有的投資者手中有錢,一直在尋找機會,猶豫是否入場,既怕萬一等久了市場就此不回頭,也怕萬一自己買了后市場馬上回調。
中信證券稱,當下主要為三類人群比較焦慮:一是還沒有開戶;二是已經開戶卻不知道買什么;三是已有持倉但依然踏空。
究其根源,FOMO(錯失恐懼癥)效應遠比市場普跌更易滋生焦慮。多家金融機構指出,正因FOMO情緒,普通投資者極易出現錯誤操作,導致賬戶虧損。
嘉實財富首席宏觀分析師譚華清談到,牛市中投資者常犯的錯誤有五類情形:一是回本了就想贖回,過早離場;二是追風各類熱點,頻繁交易;三是因“踏空心理”作祟而在在牛市中后期大舉加倉;四是持倉過于分散,沒有獲得感;五是駕馭不了杠桿卻上杠桿。
華泰證券表示,普通投資者容易在牛市里虧錢的原因有三個方面:其一,盲目追漲,“邊漲邊加倉”,成本不斷抬升并接近潛在漲幅上限;其二,過度交易,據《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2021年),隨著交易頻率變高,投資平均收益率有一定下滑;其三,缺乏分散配置的意識。
應明確風險承受能力及長期目標
對于投資者焦慮的根本原因,在多家金融機構看來,投資者缺乏對資產價值的清晰認知,更關鍵的是未明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與長期目標,導致決策搖擺。
前述山西證券財富管理投資顧問表示,焦慮人群的共性是“心中無錨”,不清楚持有的資產是什么以及價值邏輯,僅關注每日價格波動,容易被“市場先生”牽著走。
在其看來,緩解焦慮的關鍵在于了解資產價值邏輯及優化資產配置。對大部分普通投資者而言,絕對價值難懂,但相對價值或有思路可尋,應抓大放小,權益投資收益長期看大于債券大于現金,尤其在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對比更明顯。搞懂這一邏輯,就有了優化資產配置的基礎。
中金財富認為,與其耗費心力預測短期的漲跌起伏,不如回歸投資的“原點”:審視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明確長期的投資目標。在其看來,投資者需先回答:我能承受什么?我希望獲得什么?
其認為,要想時時跑贏市場、戰勝基準是一個難度非常高的任務。相較之下,絕對收益更值得關注,即在穩健基礎上實現比存款現金更高的長期收益水平。
盈米基金旗下買方投顧平臺——“且慢”也有相似觀點,認為投資是一件需要精細化規劃的事,并不是以“追漲殺跌”為核心,而是需要根據市場和自身風險偏好,調整持有的資產,達到“最舒服的狀態”。
建立一套“賬戶動平衡”的制度與紀律
如何理性把握當前市場?是新老投資者關心的話題。對此,金融機構普遍表示,首先要避免“上頭”,避免興奮和陶醉,建議通過大類資產配置、賬戶動平衡等策略在市場中行穩致遠。
在業內看來,大類資產配置是平緩波動的“基礎盤”。中金財富表示,更強應對能力的配置思路是從大類資產均衡配置角度出發,去持有一定比例的固收資產、另類資產、海外股票等,也就是開展全球資產配置。前述山西證券投資顧問也有相似觀點,認為只要做好資產配置,某種意義上具備穿越牛熊的基礎,降低面對波動的壓力。
多家金融機構的共識建議指向了“賬戶動平衡”,這一策略被視為避免非理性操作的抓手。譚華清表示,要建立一套“賬戶動平衡”的制度和交易紀律。基于自身配置需求和風險偏好,適當融入對市場的牛熊周期判斷,確立匹配增值需求的總金額和總倉位,不輕易調整。在此基礎上,堅持紀律動平衡,從而大幅降低自身受牛市磁場的裹挾而出現大舉加倉權益資產,賬戶配置失衡的風險。
譚華清進一步提示,投資者也應該加強對牛市規律特征的研究和復盤。據其分析,第一,牛市不會只漲不跌,但也不要刻意等待回調,因為牛市進程中的回調次數并不多,幅度和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因此只要估值位置合理,可不用猶豫等待過多回調而錯過加倉、調倉機會。第二,牛市具有普漲特征,但更有時代特征,因此持倉上要適當向能夠映射時代的板塊傾斜。第三,情緒鐘擺不會停留在中間位置。第四,牛市一定會體現在指數上。
盈米基金“且慢”也談到兩類具體操作,一是不要追高,做好調整準備,審視自己賬戶的權益倉位是否超過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但也要留有權益倉位,適度的再平衡可以實現進可攻退可守。二是買入對沖資產,實現均衡配置。
針對新手投資者,華泰證券提出“三步走”:第一步堅持長期持有,理性投資,利用復利效應、避免頻繁交易、保持冷靜和理性;第二步選擇適合的投資品種,比如ETF、國債逆回購。第三步定期審視和調整投資組合,了解市場動態、重新平衡資產配置、學會基金定投。
中信證券對于初入市場的投資者建議“莫著急,走穩些”,稱不要孤注一擲,一方面不要滿倉押注,另一方面不要賭個股,要放棄尋找牛股的執念,通過指數投資跟上大勢,對于新手投資者來說,勝率會相對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