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國際金價一度回落至每盎司3360美元下方,但其年內漲幅接近30%,國內主流品牌金飾價格也維持在千元/克左右的高位,消費者多持觀望態度。
與金飾消費遇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金租賃正悄然興起。相較買一克近千元的成本,租一克黃金僅需30元左右,加之租期靈活與款式更換方便的優勢,讓“租三金”成為年輕人婚慶新選擇,有人一場婚禮便省下10萬元。一些中小型珠寶商順應趨勢推出租賃套餐,或者“租后買斷”等服務,有珠寶商向時代財經表示,五一以來其訂單同比增長近40%,客群中95后占比超七成。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向時代財經表示,黃金租賃服務解決了消費者經濟壓力和款式更新兩方面的痛點。首先,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購買金飾的成本過高,尤其是當金價快速上漲時,直接購買會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而通過租賃,他們可以以較低的成本享受到高品質的金飾,降低了消費門檻。其次,年輕消費者對時尚的追求使得他們更傾向于頻繁更換飾品款式,黃金租賃的靈活性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不過,黃金飾品租賃背后暗藏押金糾紛、成色造假等風險,主流品牌對此仍持觀望態度。這場由金價高位催生的消費模式轉變能否持續尚待市場檢驗。
婚慶黃金租賃走熱,有人一場婚禮省下10萬元
國際金價持續在高位震蕩,正悄然改變國內婚慶市場的黃金消費習慣。越來越多年輕人繞過“買三金”的傳統,選擇通過租賃黃金飾品完成婚禮,以更務實的方式平衡儀式感與經濟壓力。
“現在誰還戴那種大龍鳳金鐲子?買一套下來,大半年工資沒了不說,還有貶值的風險。”90后廣東新娘張依(化名)的話道出了不少新人的心態。
張依向時代財經透露,她近期在婚禮上展示和佩戴的整套黃金飾品均是租賃的,120克飾品租7天僅花約3000元。“既體面又省錢,一場婚禮下來,比買傳統三金省下10萬元。”張依稱,原本其先生準備的10萬元婚慶黃金預算,被她全部換成了投資金條,僅用幾千元租來黃金飾品應對婚禮當天的展示需求。
黃金作為婚嫁傳統元素,承載著財富象征與婚姻期許,但高企的金價正削弱其“必買”屬性。2025年8月數據顯示,深圳水貝黃金飾品售價約780元/克,而主流品牌金飾掛牌價多在千元左右,一套50克的傳統龍鳳手鐲價格輕易突破5萬元。這種價格壓力下,租賃的性價比愈發凸顯。
消費者的選擇也呈現分化。有人為規避“露餡”風險選擇租賃真金,也有人選擇進一步降低成本而“真假混帶”。今年6月結婚的李虹(化名)就是后者,她租的80克足金飾品租金不到2500元,還搭配了300多元的假金鳳釵應對家庭傳統壓力,最終比原預算節省8萬元。“面子給了父母,里子留給自己,挺劃算的。”李虹向時代財經表示。
這種消費轉向在社交平臺已形成熱潮。在小紅書APP上,“租三金”相關討論熱度持續攀升,評論區滿是“實用主義勝利”“新時代婚禮智慧”的認可聲。年輕人對婚慶黃金的需求,正從“大克重、厚工藝”的傳統符號,轉向“輕量、靈活、可負擔”的儀式感工具。
市場也在快速響應這一變化。不少珠寶商開始主推10克以下的輕量款黃金飾品,既能滿足低預算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也適配租賃市場對 “易佩戴、低損耗” 的要求。
從買金到租金,是實用主義對儀式感的重新定義。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也向時代財經指出,租賃平臺順勢推出的輕套餐,正好切中年輕人“低門檻、多款式、拍照發圈”需求。與奢侈品包袋租賃類似,如果供應鏈周轉足夠快、折舊損耗可控,租賃費可長期保持“買價3%~5%/次”的性價比,有可能沉淀一批“戴新不買舊”的粘性用戶。
年輕群體追捧背后暗藏多重風險,主流品牌未入局
今年以來,周大福、老鳳祥等主流品牌黃金首飾價格長期維持在千元/克左右,消費者購買意愿降溫。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黃金首飾消費量199.826噸,同比下降26%。
不過,黃金租賃市場卻逆勢升溫。
“今年以來,租賃訂單同比增長近40%,熱門款式檔期得提前一個月訂。”東莞黃金飾品租賃商朱俠(化名)向時代財經透露,當前租賃用戶中95后占比超七成,年輕人對 “輕資產” 消費模式的接受度顯著提升。
時代財經通過線下走訪和社交平臺梳理發現,這一趨勢催生出多種商業模式創新,部分平臺推出“租后買斷”機制,用戶可根據金價波動靈活決定是否購買;中小型珠寶商主打“三金”“五金”租賃套餐,50克足金首飾租3天的租金約1500 元,還含清洗消毒服務,成為不少新人的“婚禮解決方案”。
從費用模式看,租賃多按“克重+天數”計費。租期7天內,租金約25-38元/克,100克黃金租7天大概需2500-3500元;押金則按當日金價全額收取,例如80克首飾押金約 6.4 萬元(以 800元/克計),歸還后扣除租金返還,部分商家支持芝麻信用免押或押金分期支付,大幅降低消費者資金壓力。
不過,主流品牌對此仍持觀望態度。“黃金飾品價值高、易損耗,一旦損壞或丟失,責任難界定,風險太大。” 某大型黃金飾品店負責人向時代財經直言。這一顧慮并非個例,目前周大福、老鳳祥等暫未涉足租賃業務,而中小型商家和線上平臺成為市場主力。
繁榮背后暗藏隱憂。有業內人士向時代財經指出,黃金飾品租賃糾紛集中在幾個方面,如商家以 “輕微劃痕”克扣押金、用“金包銀”冒充足金、二手平臺賣家資質審核不嚴等。閑魚等非專業平臺上,曾出現用戶租到鍍金飾品卻難維權的案例,凸顯行業規范缺失。
此外,從婚慶“三金”到日常配飾,租賃模式能否長期留住用戶,還是僅作為金價高位的過渡方案,有待驗證。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時代財經指出,黃金租賃作為一種高性價比的消費模式,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尤其是在金價高企的背景下。但這種模式能否成為主流消費方式,還有待考究,主要取決于市場接受度和企業能否提供持續優質的服務。
“黃金飾品租賃商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需要在服務鏈上進行突破,如提供更加靈活的租賃期限、更多樣化的款式選擇以及更便捷的換款服務。此外,企業還可以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結合線上線下渠道,提供定制化租賃服務,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江瀚向時代財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