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上漲近半年,刷新歷史高點超過20次后,全球黃金價格進入了一個調整期。
6月30日,現貨黃金一度跌破3250美元/盎司,連續兩周下跌,并刷新一個月新低。
分析認為,這主要受到近期地緣沖突緩和、經濟數據回暖,美聯儲不急于降息言論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但在全球地緣政治沖突不斷、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整體環境下,作為“避險資產”和“硬通貨”,黃金的價值依舊受到廣泛關注。
不只普通投資者對黃金“上頭”,全球央行也正為黃金瘋狂。
世界黃金協會于近日發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調查》(以下簡稱《調查》)顯示,95%的受訪央行認為,未來12個月內全球范圍內的央行都會繼續增持黃金,這一比例創下了自2019年首次針對該問題進行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而近43%的央行明確表示,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增加自身黃金儲備。
另據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32%央行計劃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增加黃金敞口,這是過去5年來最高數值。
我國央行數據也顯示,2025年5月末,我國黃金儲備為7383萬盎司,較4月末增加6萬盎司,已連續七個月穩步增長。
全球央行“購金潮”體現資產配置邏輯的轉變,也出于對黃金走勢的樂觀。不過,對于金價后續走勢,不同機構的預測之間現出巨大的分歧。
高盛認為,2025年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量仍將強勁,預計黃金價格的漲勢將繼續超過白銀。基本預期年底金價為每盎司3700美元,到2026年中期則達4000美元。在極端尾部情景下,預計黃金到2025年底可能會觸及每盎司4500美元。
花旗集團則預計,未來幾個季度金價將跌破每盎司3000美元。到2026年下半年,金價預計回落至每盎司2500 - 2700美元區間。
如何理解黃金價格近期走勢?全球央行“購金潮”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時代周報日前專訪了世界黃金協會全球央行兼亞太區(中國除外)負責人樊少凱。在樊少凱看來,盡管黃金的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但他不認為黃金會更多地恢復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貨幣屬性”。
央行購金占總需求比例快速增長
時代周報:《調查》顯示,逾九成的受訪央行認為,未來12個月內全球央行將繼續增持黃金。如何理解各國央行增持黃金背后的邏輯?
樊少凱:各經濟體央行將黃金視為提升其儲備組合多樣性和韌性的重要方式。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和金融形勢日益復雜,越來越多的央行選擇增持黃金,以應對不斷增長的不確定性。
根據我們的調查,逾九成(95%)的受訪央行認為未來12個月全球央行將繼續增持黃金,這一比例創下自2019年首次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這表明幾乎所有央行都對黃金作為儲備資產的作用充滿信心。
時代周報:黃金在未來儲備組合中的份額會占到怎么樣的比例,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會有什么區別嗎?
樊少凱:未來黃金在各經濟體儲備組合中所占比例難以準確預測。每個央行都根據自身的具體需求來構建其資產組合,因此并不存在一個具體的黃金最佳配置比例。不同央行之間在黃金配置上會存在差異。
時代周報:全球央行“購金潮”是否對國際黃金市場形成了結構性支撐?從投資者結構來看,今年以來是機構買入為主,還是個人投資熱度高漲?背后反映了怎樣的市場預期?
樊少凱:是的,目前各經濟體央行的購金量占全球黃金總需求的約20%,而在2022年之前,這一比例僅為10-15%。這一占比的提升推動了全球黃金需求的整體增長。
不認為黃金會更多恢復“貨幣屬性”
時代周報:作為傳統避險資產,黃金常因地緣政治緊張而大漲。但自伊以沖突以來,金價在一周內下跌了2%。如何理解黃金價格這一段走勢?它后續可能會隨地緣政治變化如何變化呢?
樊少凱:以色列與伊朗沖突爆發的第一天,黃金價格出現上漲,反映出市場初步的避險情緒。自那以后,包括黃金在內的許多資產類別并未對緊張局勢做出持續反應。
例如,盡管沖突持續,股票市場卻有所上漲。市場可能認為當前的沖突影響范圍有限。如果沖突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并變得不可預測,那么我們預計市場將會出現更強烈的避險反應。
時代周報:從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來看,如何理解黃金在“后美元時代”中的角色?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是否正在恢復更多“貨幣屬性”?
樊少凱:2025年,機構和零售投資者對黃金的需求都十分強勁。同時反映這兩類需求的黃金ETF今年也出現了強勁的資金流入。2025年,在許多主要的黃金市場,零售金條和金幣的需求也持續旺盛。
為應對持續的全球不確定性,許多投資者和個人轉向黃金以管控風險并增加投資組合的多樣性。黃金作為一種非政治性資產,不由任何政府發行,因此具有獨特的優勢。盡管黃金的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但我不認為黃金會更多地恢復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貨幣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