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2月12日電(記者王小璐)近期,國際金價持續攀升,不斷刷新歷史高位,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黃金相關話題屢次登上國內社交平臺熱搜榜。在金價高位運行的背景下,黃金是否仍具有投資價值,投資機會何在?
繼11日續創新高后,受投資者獲利了結影響金價出現小幅回調。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長期來看,在基本面因素的支撐下,金價仍然具備上漲條件。
金價高位回調,長期支撐仍在
11日,黃金期現貨價格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現貨黃金最高漲至2942.71美元/盎司,COMEX期金飆升至2968.5美元/盎司。國內方面,滬金主力合約同樣創出691.76元/克的歷史新高。但截至12日收盤,投資者獲利了結致使金價均有所回落,但總體仍維持高位運行。
對于此輪金價上漲的核心原因,市場存在不同觀點。
國信期貨有色首席分析師顧馮達表示,各國央行乃至機構投資者在當前市場中,趨勢性、戰略性的增配黃金的意愿是推動金價上漲的重要因素,而中國央行連續第三個月的增值也會給市場更強的信心。
據世界黃金協會,2024 年全球黃金投資需求達1180噸,同比增長25%。全球央行持續加快購金步伐,購金量連續第三年超過1000噸。7日,我國央行公布數據,截至1月末,中國黃金儲備為7345萬盎司,這是央行連續第三個月增持黃金。
中金公司大類資產配置研究負責人、研究部執行總經理李昭表示,本輪黃金價格創新高是長期和短期因素交織的結果。長期因素主要源于美元體系信譽的下降,美國債務失衡是美元信譽下降的關鍵原因,全球央行增加購金是美元體系信譽下降的結果。短期因素則與美國可能對貴金屬征稅的預期相關,引發投資者從倫敦等地區大量購買并運輸黃金至紐約囤積,導致現貨黃金階段性短缺和價格上升。
不過,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部在其研報中指出,目前全球范圍內的“去美元化”進程僅在局部而非全面演繹,整體而言并未“加速”,此外央行購金與赤字率等狹義信用的關聯并不緊密,2022年以來央行購金加速或是基于安全的考量,可視為對廣義美元信用的定價,而2025年美債到期加速帶來的購金有望維持。
無論核心因素是什么,市場對于金價“長牛未改”的看法趨于一致。
綜合分析來看,目前貴金屬市場資金博弈加劇,短期金價可能出調整。但全球地緣政治及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強化黃金的財富保值和避險屬性,依然對金價形成堅實的支撐。
黃金漲至紀錄高位后市如何投資?
“我覺得一個要看投資人是誰,還有一個是看投資周期有多長,比如說角色是機構,你要持有黃金的周期非常長的話,那我覺得黃金在任何時候都是有價值的。”國元期貨有色研究組負責人范芮指出,黃金投資的長期價值在于其貨幣屬性,能夠跨越商品的上漲和下跌周期。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范芮建議長期持有、分散配置。“如果是布局長線,以分散方式去投資黃金,很多價格波動的風險都會因為定投就熨平了。但如果想博短期快收益,恐怕現在難度會加大,方向性和趨勢性會減弱,波動性會增加。”范芮說。
在渠道方面,適應不同風險的投資者可參考相應的投資方式。李昭指出,黃金投資主要分為實物黃金、黃金ETF和黃金股票三種方式。實物黃金投資如金條、金幣,具有心理安全感強、無金融市場風險的優點,但需要考慮存儲和保險成本。黃金ETF則具有流動性好、交易成本低、無存儲成本等優點,適合希望通過股票市場參與黃金投資的投資者。黃金股票則具有杠桿效應,盡管存在補漲的可能性,能夠在黃金價格上漲時提供更高的回報,但同時也面臨更高的風險。
在市場高溫下,投資者和消費者也需保持理智。顧馮達強調,消費者應警惕小作坊零損耗打金可能存在的摻金、偷金等騙局,建議去正規渠道購入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