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萬馬股份(002276.SZ)低開1.84%,截至9時36分跌幅收窄0.89%,報15.58元/股。
消息面上,昨天晚間,萬馬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及相關人員收到浙江證監局出具的《關于對浙江萬馬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警示函》指出,公司存在部分投資事項未及時經董事會審議并對外披露,部分投資項目重大進展情況未披露或未及時披露的違規行為。
具體來看,2022年3月21日,萬馬股份子公司與相關方簽署《福清萬馬萬華上下游一體化項目投資合同》,擬共同出資10億元建設環保線纜高分子材料項目,但萬馬股份直至當年5月21日才提交董事會審議并披露。
2022年10月11日,萬馬股份子公司與控股股東控制的相關企業簽署相關協議,萬馬股份子公司出資0.51億元與上述相關企業共同設立產業基金,但萬馬股份又延遲至當年11月17日才對外披露相關事項。
2021年10月萬馬股份曾披露擬出資2億元參與5億元產業基金。2022年8月基金合伙人結構發生變化,子公司出資額調整為1.95億元、份額升至70%,但萬馬股份直到2022年10月12日才公告該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延遲披露的時間節點與股價走勢存在微妙關聯。2022年1月至5月中旬,萬馬股份處于下降通道,但在5月中旬消息公開后股價迅速拉升;同年8月中旬至10月初股價再度走弱,而在公司披露基金變動后,股價又現反彈。
對此,浙江證監局認定,時任董事長李剛、總經理徐蘭芝、時任總經理張珊珊、董事會秘書趙宇愷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決定對公司及上述四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相關事項的時任董事長李剛已于兩月前辭職。據6月5日公告,因工作調動原因,李剛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辭職后,其仍在公司擔任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審計委員會委員及其他在萬馬股份控股子公司所任職務。
針對上述事件相關細節,21財經·南財快訊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萬馬股份,接線人員表示需轉接相關負責人,但多次回撥均無人接聽。萬馬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將吸取教訓,加強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落實,并強調本次行政監管措施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
公開資料顯示,萬馬股份創始于1989年,2009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12年,公司對旗下電纜產業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重組后,業務涵蓋新智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事業。
當前萬馬股份正處于業績修復階段。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營收177.61億元,同比增長17.46%,但歸母凈利潤3.41億元,同比大跌38.57%。2025年一季度,萬馬股份“增利不增收”現象有所好轉。當季公司營收39.7億元,同比增長4.43%,歸母凈利潤0.82億元,同比增長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