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0月2日電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和消費國,其黃金市場的演變過程反映了國家經濟體制和金融市場發展的深刻變化。
同時,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加快,中國在全球黃金市場中的角色也逐步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向全球金融市場輸出“中國價格”,傳遞“中國聲音”。
蛻變:從嚴格管制到全面市場化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黃金市場大致可分為全面管制、統購統配和全面市場化三個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黃金實施嚴格的管控。在統購統銷制度下,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內的黃金資源實行全面統管,個人不得購買或交易黃金,黃金被視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僅用于滿足國家需要。
20世紀7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黃金市場的管控也開始松動。1993年,國務院下發文件,明確對當時的黃金實行統購統配,但未來將對黃金市場的管理逐步推行市場化。從1982年恢復黃金飾品市場,到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啟動黃金價格周報價制度,黃金管制逐步取消。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中國黃金市場走向全面開放,標志著我國黃金市場“統購統配”體制的結束,實現了國內黃金生產、消費、流通體制的市場化,黃金市場迎來了大發展時期。黃金交易品種不斷增加,市場規模持續提升。
隨著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運營,國內的黃金生產、消費和流通開始通過市場化機制運作。黃金交易品種不斷豐富,從實物黃金擴展到期貨、金融衍生品等多種形式,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中國的黃金市場逐步與全球市場接軌,投資渠道和方式多樣化,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市場直接參與黃金交易,黃金成為金融資產配置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變革: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黃金市場
我國黃金市場目前已形成以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現貨交易,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黃金期權交易,商業銀行場外交易市場(OTC)為主的多元交易體系、多層次市場格局。其中,上海黃金交易所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現貨交易所,上期所是僅次于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全球第二大黃金衍生品市場。
上海黃金市場涵蓋主板和國際板兩大市場,形成了競價、定價、詢價、金幣、租借和ETF六大交易板塊,構建了一個多層次、全功能的市場體系
上海黃金交易所逐步形成了涵蓋主板和國際板兩大市場,融競價、定價、詢價、金幣、租借和ETF六大板塊于一體的多層次、全功能市場體系。這使得中國場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不僅在規模上實現了從跟隨到超越,更在交易品種的多樣性上走在全球市場前列。
2008年1月9日,黃金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不僅優化了黃金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填補了黃金期貨市場的空白,也為實體企業提供了重要的風險對沖工具。
作為對黃金期貨的有效補充,2019年12月20日,黃金期權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上市,進一步豐富并完善了我國黃金期貨衍生品市場體系。隨著黃金衍生品市場的不斷擴大,市場定價機制變得更加高效、透明和公平,有助于完善國內的黃金市場結構。
2013年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推出了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產品,作為首批產品之一的華安黃金ETF于7月29日正式上市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更加便捷且成本較低的黃金投資方式。
2023年10月16日,永贏黃金股ETF正式發行,成為我國首只申報、首只發行的投資于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指數的ETF,彌補了國內投資于黃金股的ETF品類空白。目前國內已陸續上市了多只黃金股ETF,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把握黃金投資機會的資產配置工具,能夠通過ETF參與黃金產業鏈的投資。
我國黃金市場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
2024年上半年,上海黃金交易所全部黃金品種累計成交量雙邊2.98萬噸,同比增長39.77%,成交額雙邊15.49萬億元,同比增長68.48%;上海期貨交易所全部黃金品種累計成交量雙邊8.01萬噸,同比增長34.74%,成交額雙邊35.67萬億元,同比增長58.58%。2024年上半年,尤其是進入3月份以后,黃金價格上漲較快,交易量環比大幅上升。
2024年上半年,受金價上漲提振,國內黃金ETF持有量上升至92.44噸,較2023年底61.47噸增長30.97噸,增長幅度為50.38%,是2013年7月國內黃金ETF上市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國內商業銀行在黃金市場中的角色也愈發重要,形成了覆蓋零售、對公和金融市場的貴金屬業務體系。從產品的服務供給來看,目前商業銀行已經形成了實物類、交易類、融資避險類和投資理財類四大類產品體系,以交易類產品提升盈利能力,以融資避險類產品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以投資理財類產品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形成了多元化的產品體系,滿足了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
中國黃金市場已經從實物黃金交易擴展到金融衍生品交易,并構建了全球極具活力和深度的黃金交易體系。未來,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中國黃金市場將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崛起:邁向國際化,輸出“中國價格”
今天的中國黃金市場,已經成為可與倫敦、紐約并駕齊驅的全球重要黃金交易中心。中國的黃金市場在全球黃金交易體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長期以來,倫敦黃金市場被視為全球黃金現貨交易中心,紐約的黃金期貨和期權交易則為全球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投資渠道。近年來,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展迅速,于2014年設立國際板,擴大了其在全球黃金市場中的影響力;于2016年推出了“上海金”集中定價機制,為全球黃金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公允、可交易、可信賴的人民幣黃金基準價格。2014年9月18日啟動的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作為境外投資者進入我國黃金市場的唯一途徑,已成為重要的離岸黃金交易中心。
為進一步提升中國黃金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市場中發出“中國聲音”,上海黃金交易所在2016年推出“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為首個以“人民幣元/克”為計價單位的黃金現貨合約?!吧虾=稹倍▋r業務,是指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平臺上,以1公斤、成色不低于99.99%的標準金錠為交易對象,以人民幣元/克為交易單位,通過多輪“以價詢量”集中交易的方式,在達到市場量價相對平衡后,最終形成“上海金”人民幣基準價格。
隨著國際化的推進,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市場資源配置能力持續增強,逐漸成為亞洲乃至全球極為重要的黃金交易中心。其黃金現貨交易規模連續17年位居全球首位。國際板會員數量從2014年的40家增至2023年的106家,覆蓋了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機構。
不僅如此,上海黃金交易所不斷豐富其產品體系,國際投資者可以交易的品種從黃金擴展到白銀,交易模式也從競價交易發展到競價與詢價的協同交易模式。競價產品的交易時段從2019年6月起延長至每天13小時,而詢價產品的全天交易時間延長至8小時,基本覆蓋了全球主要交易時段。
2019年8月,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一帶一路”“黃金之路”項目首筆“黃金租借+珠寶加工”業務成品在深圳完成交接及復出口流程,這標志著“黃金之路”業務新模式順利實現。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黃金市場逐步邁向國際化。在全球黃金市場中,中國的影響力持續上升,逐步從全球黃金市場的追隨者轉變為引領者。
未來,隨著中國黃金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與創新,中國將繼續在全球黃金交易和定價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全球黃金市場格局的深刻變革。
(作者:王蓓,《中國黃金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