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GC APP的用戶正向頭部集聚。
根據研究機構QuestMobile,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國AIGC APP整體月活用戶數量超過1億。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走出陡峭的向上曲線,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月活千萬以上,百度的文小言增長放緩而屈居第三。
用戶數量分化,沒有大廠背景的初創企業面臨比美國同行們更嚴苛的商業化壓力。“大家都很著急,恨不得馬上就要形成產業。這事兒倒逼著我們要快速證明自己是能掙錢的。”秘塔首席運營官王益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豆包獨大
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國AIGC APP的整體月活躍用戶規模已經破億。對比2024年6月份,月活用戶規模實現翻倍。
“雖然12月份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我們相信12月還會出現這樣的持續增長。”QuestMobile產業研究院研究總監陳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三家企業的產品月活躍用戶數量超過了千萬,分別是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百度旗下的文小言,以及月之暗面開發的Kimi智能助手。
Kimi智能助手是新晉的千萬月活選手,它在6月底的月活還只有459萬。從10月份開始,它的月活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文小言,11月達到2200萬左右。
Kimi智能助手之所以能夠月活過千萬,原因之一是其長文本的處理能力突出,還有就是它融資規模居前,能夠在研發和投流方面大撒金幣。從公開的信息看,Kimi智能助手背后的月之暗面融資已經超過10億美金。
比Kimi智能助手增長更迅猛的是豆包,后者在2024年的上半年走出一條陡峭的上升曲線,11月月活5600萬左右,比6月底的2751萬月活規模翻倍。
截至2024年11月,百度文小言的月活躍用戶基本維持了千萬左右,上漲的動能有所不足。
“一個APP的發展,一定會遇到爆發期和平穩期。不可否認的是,文小言在百度主APP內各種場景的布局調整也好,智能體擴充也好,以及搭載場景也好有一定優勢。”陳燕認為,現在就說文小言失去爆發的潛力為時過早,“現在屬于大家都在拼勁的一個階段,我覺得可以把時間再放長一點來觀察。”
豆包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以及文小言的母公司百度,都有豐富的產品矩陣,這能為自身AI搜索發展帶來巨大優勢。比如抖音的月活超過7億,百度APP月活超6億。這些用戶更容易被豆包、文小言所吸納,而非其他AI應用。
“不可否認,我覺得百度和字節生態給到的流量支持是有一定影響。”陳燕表示,這兩家企業也都重視基礎模型的開發和應用的推廣,“這兩個主APP對豆包、文小言新客的引流,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就如同此前百度推出過各類硬件產品,字節跳動在2024年10月份推出一款Ola Friend的智能耳機。如果用戶想去調用AI功能,就需要下載豆包APP。這也是對豆包的一種引流方式。“通過硬件撬動AI軟件的流量,也是一種很好的做法。”陳燕說,對比硬件上市前后流量,耳機的出貨量對豆包月活起到了比較好的拉動作用。
這些已經成功的互聯網企業,所擁有的巨大流量就是初創企業難以突破的壁壘。
2024年上半年,秘塔AI還能在抖音上投放廣告,以吸引新用戶使用。“下半年就不行了,投流就投不出去了。”王益為對第一財經表示。據他觀察,不光是秘塔AI已經無法投放流量廣告,其他AI搜索引擎也已經“都投不出去了,抖音所有的流量都導給了豆包。”
整體看,豆包拿走了行業一半的月活躍用戶數量,一家獨大的趨勢明顯。即便同處于第一梯隊的Kimi智能助手、文小言,與豆包的月活數據的差距也在變大。
變現的壓力
這些頭部的AI應用都還算不上殺手級。
從2024年上半年開始,隨著AI各種應用的爆發,產業一直在等待一個超級APP的出現。對比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成功的超級應用如抖音、微信和支付寶等,在人工智能時代的APP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這一年下來,我們確實也沒有等到那個殺手級的APP。”陳燕對記者說。
大模型的技術在不斷突破,用戶習慣的養成,以及用戶黏性的提升,這些都是并行的節奏。陳燕相信過去十年互聯網所發生的事情,AI時代一定會再來一遍。但是需要更多一些時間。
傳統大廠也在積極轉變,移動互聯網應用都在AI轉型路上,尤其是流量前20的應用。雖然AI是新戰場,但這里也有許多老玩家。
相對于互聯網大廠做AI應用,中國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面臨比美國同行們更嚴苛的壓力。OpenAI可以燒錢很多年之后才開始摸索商業化道路,但國內的企業沒有這樣的投融資環境。
“大家都很著急,恨不得馬上就要形成產業。這事兒倒逼著我們要快速證明自己是能掙錢的。”王益為說。
秘塔AI現在開始把AI搜索能力和企業內部知識庫打通,嘗試在教育、法律等知識密集型的行業探索商業化機會。秘塔和得到聯合開發的筆記類APP Get筆記,就是商業化的嘗試。
AI創業燒錢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初創企業需要不斷地融資。錢多錢少,就成為決定創業成敗的關鍵。“錢多是一個絕對優勢,絕對增加贏面。”
“我們還沒有證明過自己能拿大錢的能力。”王益為認為,盡管秘塔追求的是花錢效率比豆包和Kimi智能助手兩者更高,“但是人家的錢比我們多幾十倍上百倍。”
腰部的AIGC APP承受著壓力。
部分AIGC APP,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經掉下來了。據QuestMobile數據,昆侖萬維開發的天工APP,6月底有560萬的月活,11月底則僅剩下400萬左右月活,降幅明顯。尾部的AIGC APP已經出現倒退的趨勢,有的甚至已經被淘汰了。
“現在是一個存量互聯網時代。對于新的原生應用,前期需要投入的運營成本非常可觀。從移動端APP過去十年的發展經驗來看,流量慢慢向頭部集中是一個趨勢。”陳燕說,“但也不排除有黑馬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