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在即將開幕的長春航展舉辦地現場,兩架eVTOL在演練過程中發生事故,其中一架墜地起火。
eVTOL是一種以電力驅動、無須跑道即可垂直起降的航空器,具體形態上有多旋翼、復合翼等構型,發生事故的兩架eVTOL,屬于小鵬匯天旗下的一款飛行汽車產品。
小鵬匯天回應第一財經時表示,在長春航展預演結束后,廣東匯天通航參與雙機編隊演練的兩架飛行器因飛行間距不足發生接觸。其中一架飛行器正常降落,另一架飛行器在著陸時發生機身受損起火。現場人員安全,相關部門已有序完成現場處置工作。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這是evtol首次在國內面對公眾摔機起火,由于不少eVTOL還處于試飛取證階段,此前的摔機都是在試驗時,很難被公眾知曉,而在試驗時摔機的情況并不罕見。
為何摔機
小鵬匯天所說的“兩架飛行器”,也是在試飛取證階段,此次參加長春航展屬于特許飛行。
據愛企查,廣東匯天通航在2021年成立,由深圳匯天航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由廣東匯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
廣東匯天飛行汽車有限公司也是小鵬匯天體系內公司,是小鵬匯天“陸地航母”飛行體(代號:X3-F)向民航局遞交生產許可證(PC)申請時的申請單位,也由廣東匯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
上述“陸地航母”飛行體也被稱為飛行汽車。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小鵬匯天就曾向公眾高調展示這款“陸地航母”飛行汽車:由陸行體和飛行體兩部分構成,是全球唯一后備艙能裝下飛機的汽車,也是全球唯一能塞進汽車后備艙的飛機,兼具地面行駛和空中飛行的能力,被稱為“分體式飛行汽車”。
昨天發生事故的飛行器,就屬于飛行汽車的飛行體部分,也是有人駕駛的多旋翼eVTOL的一種。
對于為何發生事故,多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當時的風比較大,兩架飛行器又距離比較近,當然也不排除復雜氣象變化時飛行員的操作經驗是否充足。
有業內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僅就網上相關視頻片段來看,多旋翼結構比較簡單,在機場范圍內飛行,控制通信衛星信號都相對穩定,但也要視對應場地的機場空曠程度來判斷。聽聞航展場地在當天風向情況相對復雜,但兩架航空器在空中產生接觸,是否由風向原因所導致,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兩架eVTOL不斷大幅度變化姿態的編隊飛行,在國內也不常見。此前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在自己的視頻號上曾發布過兩架飛行器編隊飛行的視頻,被業內稱為“特技飛行”,也有人在評論里擔憂地詢問“飛行器有沒有360度自動避障功能”。不過目前該視頻已被作者設置隱藏。
還在取證
事實上,上述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是試飛取證過程需要通過不斷地試驗解決的。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若消費者看到一架eVTOL以正式商業運營的目的飛越城市上空時,這架eVTOL對應的主機廠就至少需要取得設備的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和適航證(AC),對應運營商需要取得運營合格證(OC)。而主機廠在申請三證時,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反復驗證實際場景下的飛行安全。
據小鵬汽車官網今年5月發布的消息,“陸地航母”飛行體生產許可證(PC)申請,已獲得了民航局中南地區管理局受理,標志著飛行汽車產品量產體系開始接受局方審查。而在去年3月21日,“陸地航母”飛行體型號合格審定(TC)申請正式獲受理以后,該公司配合審查組開展審查工作,目前TC審查已進入符合性確認階段。該公司表示將配合局方開展型號合格和生產許可審定工作,力保2026年量產交付。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還沒有一款有人駕駛的載人eVTOL獲得適航證,已經取得適航三證的eVTOL,包括億航的無人駕駛載人eVTOL和峰飛的貨運用eVTOL。
適航審定由民航局完成,這一階段耗時漫長,并且頒證時也會設置不少限定條件。比如獲頒全球第一張載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的億航智能相關公司,其獲批運營的航空器就有諸多運行限制,包括“禁止在已知或者預報的雨、雪、雷暴、結冰、沙塵暴、大霧等氣象條件下運行;僅限晝間運行;航空器在隔離空域內飛行;航空器在人口稀少區上空飛行;航空器在遠程機組視線范圍內飛行;航空器禁止水上運行,包括起飛、降落和迫降”等。
而在億航獲頒適航證之前,民航局也沒有現成的關于eVTOL的適航審定標準,有些標準甚至是與億航在試驗中共同討論制定。
審定和監管的挑戰
未來低空經濟創新中心理事長羅軍告訴記者,eVTOL屬于新興航空器,此前在民用客機和通航飛機上的審定標準,并不完全適用eVTOL,因此審定過程也是逐步完善的過程,而每次試飛中的事故或暴露的問題,也會給業界更多警醒,吸取教訓,不斷完善。
而在eVTOL投入商業運營后,對飛行員的資質和培訓,也會有相應的要求。記者多方了解發現,目前針對有人駕駛的載人eVTOL的飛行員相關要求,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還在探索當中。
小鵬匯天曾在珠海航展上介紹,“陸地航母”的飛行器支持自動和手動兩種駕駛模式,空中自動駕駛模式可以實現自動航線規劃、自動巡航飛行、智能一鍵返航、全向空中融合感知、降落視野輔助等功能。在飛行器的智能手動駕駛模式下,單手單桿即可操控,“5分鐘上手,3小時可成高手”。無論手動駕駛還是自動駕駛,智能飛控導航系統全程進行智能姿態保護,始終控制飛行參數在安全范圍內,保持飛行安全平穩。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自動化程度提高,對eVTOL飛行員的要求雖然不需要像民航飛行員那樣嚴格,但也要有保證復雜天氣和氣象變化中的應變能力和經驗。此外,面對電池組失效、大風大霧、同空域多設備飛行等多種復雜情況,更進一步乃至對自動駕駛模式的監控與干預,都要充分設計好具體的應對措施。
更有業者指出,在國內民航業,運行安全被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對eVTOL的相關要求雖然沒有民航那么高,但更需要在日常訓練和監管方面“繃緊那根弦”,首先就是運營人自身要意識到安全比效益更重要。畢竟航空安全是全鏈條的安全,包含型號設計、工藝、制造、質量、總裝、試飛,售后,運行支持,不只是飛機本身。
也有eVTOL主機廠相關代表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會先用公司旗下非載人的無人機產品去不同的使用場景中,多累積到一些實際場景的應用數據,然后再穩妥地推進eVTOL產品的資質申請和商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