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9日,2025年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IAAMOBILITY2025,以下簡稱“慕尼黑車展”)在德國慕尼黑展覽中心盛大啟幕。
《證券日報》記者從慕尼黑車展組委會官網了解到,作為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汽車展會之一,本屆車展以“‘動’悉一切”為主題,聚焦移動出行、可持續發展與技術創新三大核心方向。本屆慕尼黑車展,中國參展企業數量猛增至100余家,涵蓋整車制造、動力電池、智能駕駛、汽車電子等全產業鏈,不僅帶來多款全球首秀或歐洲首秀的重磅車型,更通過技術輸出、本地化布局與生態協同,打破地域與政策壁壘,成為慕尼黑車展舞臺上不可忽視的“中國力量”,彰顯中國汽車工業在全球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的引領地位。
全產業鏈覆蓋
記者了解到,在本屆車展上,作為東道主的德國車企三巨頭重磅出擊。其中,寶馬集團發布新世代首款量產車型寶馬iX3,該車基于寶馬全新的智能化平臺打造,配備全景iDrive等創新技術;梅賽德斯—奔馳全新純電GLC同樣迎來全球首發,外觀及內飾設計、車身尺寸等均有較大革新;大眾集團旗下各品牌也發布了多款新車,其中,奧迪品牌推出融合賽車基因與現代電動美學的全新概念車ConceptC,保時捷品牌則迎來新款911TurboS全球首發。此外,歐寶、現代汽車、Lucid等車企也在車展中展示了公司的最新產品。
本屆慕尼黑車展上,中國車企以“多品牌、全品類”策略覆蓋了諸多細分市場,多款新車憑借創新設計與硬核技術成為焦點。其中,小鵬汽車攜全球首款AI汽車P7+等五款車型亮相;長安汽車旗下品牌阿維塔的全球首臺概念車XPECTRA驚艷全場;零跑汽車全球首秀個性戰略新品Lafa5;一汽紅旗選擇了EHS5作為本次車展的主打車;廣汽旗下昊鉑、傳祺、埃安三大產品序列的明星車型集體亮相,第二代AIONV正式宣布登陸歐洲市場;奇瑞旗下歐萌達、Jaecoo雙品牌帶來5款車型,其中Jaecoo7插混車型率先登陸德國,覆蓋不同能源需求用戶。
在技術輸出層面,中國車企的全棧自研實力得到充分展現。其中,小鵬汽車發布了公司在歐洲的首個研發中心,以“InEurope,withEurope”為核心挖掘本地需求,同步展出了人形機器人IRON、飛行汽車、陸地航母模型及SEPA扶搖架構,展現從“智能汽車制造商”向“全球AI汽車公司”的轉型;零跑汽車依托全域自研優勢,推出業界首個“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其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的技術方案已加速落地歐洲本地化生產。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表示,自2023年亮相慕尼黑車展起,公司便為海外市場做足了產品準備。全球化是中國車企的必由之路,公司持續加大投入,后續海外產品投放將提速。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供應鏈企業的集體亮相,形成了整車與零部件協同“出海”格局。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四大巨頭展示了固態電池、大圓柱電池等前瞻技術。其中,寧德時代推出了電池領域最高安全等級的NP3.0技術平臺,并正式發布首款搭載該技術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產品“神行Pro”。在智能駕駛領域,地平線攜征程6系列計算方案與HSD城區輔助駕駛系統參展,征程6系列可滿足從基礎ADAS到全場景城區智駕需求。此外,速騰聚創、大疆卓馭、Momenta等企業展示的激光雷達、智駕算法,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智能汽車技術生態。
加速全球布局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歐洲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07萬輛,同比增長28%。其中,中國車企所占市場份額達到15%,較去年同期的9.2%大幅提升。在面對歐盟關稅政策與歐洲市場的新形勢和新挑戰時,中國車企通過本地化研發、本地化生產、本地化合作的策略,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到生態輸出的升級。在研發布局上,小鵬汽車的歐洲研發中心正式啟用,與硅谷、圣地亞哥研發中心形成協同,公司副董事長顧宏地表示,該中心將直接傾聽歐洲用戶聲音,轉化為創新成果。此外,比亞迪、奇瑞等企業也紛紛通過調研歐洲路況與用戶習慣,優化智能駕駛與座艙功能,讓消費者深度體驗電動車性能。
生產端,中國車企加速全球本地化落地。今年7月份,小鵬汽車印尼工廠生產的首輛X9順利交付,標志其全球本地化生產進入新階段;零跑汽車借助Stellantis集團資源,在西班牙推進B05掀背車本地化生產,該車型對標大眾ID.3,適配歐洲狹窄城市道路;比亞迪在匈牙利、土耳其的工廠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公司副總裁李柯表示,公司計劃三年內實現在歐洲本地生產電動汽車,短期內,插混車型將成為公司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主力。
與此同時,中國車企與全球巨頭的協同持續深化。小鵬汽車與大眾集團聯合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不僅應用于大眾中國純電平臺,還將拓展至燃油與插混車型;地平線與博世、大陸集團等國際Tier—1合作,基于征程6B打造的博世第四代多功能攝像頭預計于2026年6月份交付;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集團的合資公司則成為其開拓歐洲市場的跳板,快速覆蓋了1700余個銷售服務網點。
憑借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中國車企收獲了歐洲市場的好評。盡管歐洲消費者普遍品牌忠誠度較高,但中國車企通過技術創新與本地化服務,正逐步打破認知壁壘。例如,上汽集團旗下名爵作為中國品牌代表,穩居德國市場中國車企銷量榜首。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比亞迪在歐洲銷量同比大增225%,所占歐洲市場份額超過了特斯拉。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汽車工業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本屆慕尼黑車展上,中國車企不僅展現出了其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技術沉淀,更通過本土化布局與生態協同,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