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業近日發布2025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由于原奶仍階段性供給過剩,需求恢復不及預期,乳制品行業供需矛盾仍存,公司實現營收415.672億元,同比下降6.9%;權益股東應占利潤為20.46億元,同比下降16.37%。
可作對比的是,伊利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17.77億元,同比增長3.4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億元,同比下降4.39%。
蒙牛乳業在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提到,原奶價格下降導致毛利率上升,雖然收入減少,但通過強化費用投放效率,銷售及經銷費用減少8.4%至116.14億元,顯著提升了經營利潤。2024年上半年這一項費用為126.81億元。僅這一項,就減少了10億元。公司積極響應市場變化,推出多款新品,推動產品結構優化,特別是在低溫酸奶、鮮奶、奶粉等細分品類中均呈現增長趨勢。
分業務來看,液態奶業務收入為321.917億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362.615億元,大幅下降了11.22%。而冰淇淋、奶粉、奶酪及其他業務收入分別為38.79億元、16.75億元、23.74億元、14.4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04%、2.47%、12.28%、12.39%。
伊利股份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液體乳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1.26億元,整體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奶粉及奶制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5.78億元,同比增長14.26%,整體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冷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2.29億元,同比增長12.39%,穩居市場第一。
對比2020年至2025年蒙牛、伊利的中報發現,2023年以前,蒙牛與伊利液態奶業務的半年收入差距在30億元上下浮動;2023年,蒙牛奮起直追,將差距縮小至7.83億元,2024年進一步收縮至6.26億元。今年上半年,兩者差距又被拉大至近40億元。
蒙牛近年業績承壓明顯,2024年,公司營收886.75億元,同比下降10.09%;歸母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7.83%。
蒙牛總裁兼執行董事高飛在半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當前行業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再加上消費者的需求和零售渠道都在變,給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壓力,面對現狀,蒙牛直面市場變化,聚焦精益管理,進一步提升了運營效率和核心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承壓之下,蒙牛主動優化資產組合。8月18日,新西蘭a2牛奶公司宣布以2.82億新西蘭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收購蒙牛旗下雅士利國際的新西蘭Pokeno工廠。這場交易已獲新西蘭海外投資辦公室批準,預計將于9月1日完成交割。
2013年,蒙牛以124億港元的總價收購雅士利,如今旗下工廠出售價格僅為當年收購總價的9.6%,可謂“跳樓價”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