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601658.SH,01658.HK,下稱“郵儲銀行”)召開2025年度中期業績發布會,管理層就營收情況、信貸投放、息差、資產質量等投資人關注的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截至2025年6月末,郵儲銀行資產總額突破18萬億元,達18.1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7%;實現營業收入1794.46億元,同比增長1.50%;凈利潤494.15億元,同比增長1.08%;凈息差1.70%,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回應定向增發問題
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首次獲得國家大規模注資,成功完成A股定向增發1300億元,全面提升各級資本充足水平。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資本充足率14.5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2%,分別較上年末提升0.13個百分點、0.96個百分點。
投資者關心,此次資本補充到位后,未來郵儲銀行在分紅策略、資本使用等方面是否會發生變化。
董事會建議派發2025年度中期普通股現金股利,每10股派發1.230元(含稅),派發現金股利總額約為147.72億元(含稅)。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今年全年的分紅比例仍將保持30%。
在未來分紅策略的制定上,劉建軍表示將綜合考慮五方面因素,力爭保持穩定的、比較可觀的分紅比例。一是嚴格貫徹落實監管的要求;二是著眼于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則;三是綜合考慮銀行的利潤增長、資本充足率以及資本結構等因素;四是分紅政策與可比同業要保持基本一致;五是要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來提升郵儲銀行的投資價值。
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表示,注資后,在資本使用上依然要精打細算,總的策略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堅持走輕資本之路,在此基礎之上做好信貸與非信貸資產的擺布。
“在信用債的配置上,要控制好集中度,精選企業。自去年6月以來逐步加大了債券投資的規模,業務占比穩步提升。未來將繼續加大債券的投資和流轉交易的力度。根據市場走勢來靈活調整策略,在收益率相對高點,增加配置規模,提升底倉收益的貢獻;在收益率下行時及時減倉,并擇機止盈,有效鎖定資本利得。”徐學明稱。
應對息差收窄
近年來,隨著低利率持續,商業銀行普遍遭遇凈息收入增速放緩、凈息差不斷收窄的挑戰。業績會上,息差仍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總付息負債的平均付息率為1.26%,較上年末下行25個基點;凈息差1.70%,環比下降1個基點,在國有大行中繼續保持較優水平。
關于息差走勢,劉建軍表示,近年,郵儲銀行的息差一直保持行業比較好的水平。今年一季度降幅較大,主要是因為郵儲銀行按揭貸款占比較其他銀行高,年初重定價后,對郵儲銀行的影響更大,息差下行得更快。二季度以來,隨著一次性影響的消退,主動管理的成效顯現,二季度息差走勢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關于息差是否見底,下一步還需觀察市場利率走勢。如市場利率維持在較好的水平,通過自身的精細化管理,能夠維持住較好的息差水平。”劉建軍稱。
零售貸款增長888億元
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客戶貸款總額9.5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99%;零售貸款增加887.93億元,增長1.86%,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對公貸款增加5410.98億元,增長14.83%,同比多增2229.24億元。
《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發布后,6家國有大行及多家股份行相繼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財政貼息。
郵儲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梁世棟表示,銀行已經制定詳細的操作流程,開發相應的系統功能。未來將強化消費場景的合作,與場景方協同落地財政貼息政策,促進居民消費。
“非房的消費貸,重點?于進一步提升獲客能力,將借助貼息機遇做好優質單位的批量獲客。”梁世棟稱。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2%,較上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
郵儲銀行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姚紅表示,近年來,零售信貸風險是該行資產質量波動的主要承壓點。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進一步實施4項主要管控措施。第一,深入推進零售信貸集約化作業,完善客戶盡調、人工審查審批要點,強化流程制衡約束和真實性的交叉驗證。第二,強化總行、分行集中催收隊伍建設,開展多元化不良資產處置,加快風險出清。第三,認真落實小微企業金融續貸、個人消費貸款紓困等政策要求,幫助有臨時困難的客戶平穩渡過難關。第四,加強內部陽光信貸文化建設,嚴防道德風險和金融黑灰產不法中介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