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李玉洋上海報道
“我們認為國際市場上存在良好的發展機遇,整體市場空間廣闊且需求旺盛,因此未來公司的工作重心將向國際業務傾斜。”在找鋼集團(06676.HK)2025年半年度業績交流會上,該公司董事會秘書孟龍如此表示。
8月27日,找鋼集團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公告。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找鋼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97億元,同比增長12.2%;鋼鐵交易額達638億元,鋼鐵交易噸量超1910萬噸。在鋼鐵交易方面,平臺累計注冊供應商超1.6萬家,累計注冊客戶超18.9萬家,覆蓋SKU(最小存貨單位)超65萬種。
伴隨著上市后公司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該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有關數據顯示,找鋼集團中小企業交易服務單噸服務傭金上半年同比增幅達27.5%;買家留存率較高,平均采單客戶年采購次數26次。
毛利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總體毛利1.82億元,交易服務、交易支持服務和科技訂閱服務分別貢獻67%、7.8%和6.2%,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分別貢獻16%和2%。其中,國際業務毛利增速最佳,增長90%,絕對值3000萬元,毛利率8.7%創新高。
談及國際業務,孟龍表示,找鋼集團上市所募集的資金也已投入到國際業務條線。2025年上半年,找鋼集團國際業務營業收入3.4億元,同比增幅38.9%;交易噸量7.1萬噸,同比增幅58.0%;毛利2900萬元,同比增幅90.5%。
找鋼集團方面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鋼鐵需求量1.4億噸,占中國鋼鐵產量的15%,海外競爭對手小而分散,國際單噸收費超400元,是國內的60—70倍,且需求不斷上升。
受益于中東和東南亞旺盛的基建需求,找鋼集團通過與央國企合作,積極推進海外業務的本土化,已在阿聯酋、沙特、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子公司。
針對不同海外區域,找鋼集團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東南亞,找鋼國際參與了包括中泰高鐵、馬來西亞物流中心等重大基建項目,有關數據顯示,東南亞公司交易量約4.5萬噸,環比2024年下半年增幅達441%。
在中東,找鋼集團采用數字交易加數字制造雙輪驅動,在迪拜工業城投資建設加工廠,8月完成廠房過戶,11—12月投產,達產后年產量可達4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應用場景,找鋼國際正在積極探索穩定幣和RWA在海外的應用,以提升大宗商品交易中的透明度、降低交易雙方的信用成本,從而提升用戶的交易體驗。
此外,公司的非鋼鐵業務快速拓展,AI商業化能力進一步提升。
找鋼集團目前除了鋼鐵產品線,還有電子電器(找鋼工品)、有色金屬兩個非鋼鐵產品線。該公司原胖貓工品事業部升級為找鋼工品事業部,7月與托克集團合資成立宗金匯有色金屬電商平臺。
2025年上半年,找鋼工品GMV達2.1億元,同比增長23.0%;合作供應商576家,客戶2128家,覆蓋近4000個SKU,電氣自動化品類GMV1.9億元,同比增幅109%,8月單月GMV突破6000萬元。有色金屬領域,宗金匯平臺處于試運行階段,上半年試運行GMV為2500萬元,8月達3億元。
隨著AI戰略的開展,找鋼集團AI商業化實現突破。5月,找鋼產業AI大模型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報告期內,集團新簽AI產品銷售合同32.3萬元。
同時,公司對自研的AI交易助手、物流智能軌跡跟蹤App以及自動化交易數據分析系統等核心數據資產,開展了數據資產入表處理,集團形成數據資產230萬元,其中AI交易助手形成數據資產120萬元。
據了解,找鋼集團已打造12個AI agent,形成4個AI助手(AI采購助手、AI交易助手等),內部應用節省人力、提高效率,如在型管大賣場使用。AI實現跨品類交易收入1.1億元,AI產品對外售賣新簽合同32萬份。
需要說明的是,找鋼集團已終止了金融業務,目前通過參股形式逐步恢復金融業務。對于具體的模式是怎樣的以及是否會產生金融收入等問題,孟龍表示:“在新模式下,金融業務的運營比以往更輕。與此前金融業務終止前的情況不同,現在公司不再承擔實際風險,而是由銀行獨立承擔風險。公司僅提供數據和交易場景,不產生金融收入,但會向金融科技公司收取數據相關收入。”
據悉,今年7月,找鋼集團攜手重慶富民銀行推出“到樂融”產品,以參股形式恢復金融科技業務。除了原有鋼材品類交易,該公司于8月底開展型管大賣場,聚焦型鋼和管材等小品種交易服務。
“公司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隨著金融業務和交易量恢復、傭金增長,國內業務有望實現規模化盈利;國際業務確定性強,在手訂單多,預計未來一兩年大幅盈利,作為產業互聯網龍頭平臺,業績將很快大幅改善。”針對公司下一步的發展展望問題,孟龍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