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盤再度上漲,上證指數距離3900點關口僅一步之遙。
從達哥觀察的11個主要指數來看,僅剩下上證50指數還沒有創下去年10月以來的新高。達哥相信,有其他指數的引領,上證50指數也將跨過去年10月的高點。
上證指數突破2021年高點3731點,在達哥擅長的所有技術分析中,這意味著其對牛市進行了最終的右側確認。
昨天,達哥在文章中談到了2007年6124點與2015年5178點的高點連線。這種歷史級、重量級的壓力位,一般而言,有效突破則意味著確認趨勢最終轉變,打開上行空間。
今天,達哥計算了一下這條連線所在的位置,這條連線以每天約0.507點向下移動,這條連線對應今天這個時間點的點位為3919.3點附近。
不論是突破2021年的高點,還是突破上述連線的壓力位,兩者并不矛盾,都屬于對市場走勢的一種確認。
現在,有不少人比較關心這輪牛市究竟進行到什么階段了。今天,達哥就來簡單說一下。
首先,當前市場上漲,主要是由流動性、市場情緒和政策預期驅動,還沒迎來基本面的徹底改善。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強預期、弱現實”。
從市場層面來說,券商股還未迎來主升浪。只有券商股迎來主升浪之后,才可以明確地說市場進入牛市中期階段。而當前還處于牛市初期或者牛市中期的初級階段。
從宏觀層面來說,當前資金方面的邏輯是寬松的美元流動性外溢以及國內的低利率環境。尤其是美聯儲一旦再次降息,將再次提升市場預期。
其次,最近一周,權重股有所上漲,尤其是主線上的大票漲勢不俗。這到底是補漲還是真正的上漲開始?或者說補漲是否意味著行情進入尾聲?
華安證券對此進行了研究,其指出,根據過去4次成長科技牛期間,強勢主線上不同市值板塊的結構性表現觀察,優勢市值板塊的表現,通常會強者恒強。比如,一輪牛市中主線行業上的小市值股票,在完整區間和大多數時間內通常表現最佳。
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階段性滯漲市值板塊的補漲,而且通常會出現三次。比如智能手機滯漲市值(大市值)、移動互聯網滯漲市值(大市值)、新能源滯漲市值(小市值)的補漲均出現了3次,僅2015年“水牛”主線的滯漲市值(大市值)出現1次補漲。
此外,從復盤觀察,出現滯漲市值的補漲,并不意味著行情進入階段性調整甚至牛市結束。
華安證券研究的結論為:本輪牛市行情,電子、通信主線中表現最好的是小市值板塊,截至當前滯漲市值(大市值)補漲僅發生了1次,這意味著本輪成長科技牛市的行情或許還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回到市場。
今天,A股三大指數延續強勢表現,大盤再創十年新高。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上漲1.51%,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2.26%、3%。
滬深兩市成交額史上第二次突破3萬億元,今日達到3141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放量5944億元。
收盤之后,新華社官方微信發布了一條“A股成交額破3萬億”的新聞。
看到新華社發布A股的新聞,達哥不由地想分享申萬宏源研報中的一句話給大家:“A股的做多力量對于中國經濟轉型來說,也是一種稀缺資源”。
A股市場牛短熊長,大多數人的態度是“炒股就是投機”“炒股容易虧錢”。看到申萬宏源的這句話,多少會有一點感慨。
所以,各位網友,以后可以昂首挺胸地對他人說,“我是多家公司的股東”“我為中國經濟轉型做出了那么一點點的貢獻”......
盡管今天市場大幅上漲,但行情依然具有一定的結構性特征,市場個股并沒有迎來“雨露均沾”式的上漲,依然有近1900只個股下跌,且個股漲跌幅的中位數僅為上漲0.46%。
由此也印證了達哥這段時間一直在提的:抱緊主線板塊、核心板塊以及這些板塊中的龍頭股、核心股及標志股。
從英偉達產業鏈來看,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多個分支的核心股近期基本上在不斷創新高。
大市方面,昨天達哥提到了6124點與5178點的連線,同時也提到了歷史上4次對這種重量級高點連線的突破情況。
從這4次情況來看,在突破前基本上都有幅度可以忽視的小震蕩或窄幅整理。而在成功突破或確認突破有效之后,都迎來了短期的加速上漲,之后會迎來一段時間的震蕩。
因此,對于大市走向,當前不用過于關心,重點還是在板塊及個股上。
板塊方面,受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降息的態度由“鷹”轉“鴿”影響,受益美聯儲降息的科技成長、金融、房地產、周期資源、消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上述板塊中,除科技成長、非銀金融之外,其他板塊多屬于為市場“筑基”的板塊,在牛市主升浪的漲勢才會更明顯。在主升浪沒來臨之前,走勢基本是重心不斷上移的過程。
房地產方面,上海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措施,符合條件的居民家庭在外環外購房不限套數,成年單身人士按居民家庭執行限購政策。
科技方向上,今天中午前后,市場出現一定的分歧,但未上車的“饑渴”資金下午快速將其推升了上去。
通信設備、半導體、CPO、光通信、6G概念、銅纜高速連接、英偉達概念、液冷服務器等板塊漲幅,均位居行業板塊或概念板塊漲幅榜前列。除半導體之外,其他板塊指數基本以光頭陽線報收,且創下了新高。
對于科技股,達哥認為,不能用制造業、周期股、消費股的傳統估值思維來看待。
價值投資者們很少買科技股的原因,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不在能力圈,護城河看不清,現金流算不準,不知道泡沫何時破裂”。
因此,不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投資科技成長,在自己能力圈范圍進行投資即可。
商業航天方面,多只個股午后大漲,主要是受利好刺激。其中,中國衛星、長江通信、上海瀚訊、華豐科技、中科星圖等個股漲停或漲幅超過10%。
據《IT時報》報道,相關部門近期將會發放衛星互聯網牌照。衛星互聯網領域一位資深技術專家表示:“牌照的發放,意味著我國衛星互聯網商業運營邁出第一步。但要實現像星鏈那樣提供衛星互聯網服務,仍需2~3年的時間。”
商業航天是達哥提及的即將迎來或正在迎來產業趨勢的行業之一,整個行業正在迎來拐點。今天來簡單聊下板塊邏輯。
首先,從板塊內部來看,不少個股的股價處于低位。
其次,在行業政策及市場政策方面均有呵護,比如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納入商業航天,帶來密集上市預期。而在一級市場的融資,也比較火爆。
最后,軌道資源與頻段資源也是大國競爭的一部分。事件催化方面,下半年密集發射、可回收火箭催化將近。
行至文末,達哥作一個總結:近期關注上證指數6124點與5178點連線的突破情況。短期而言,對大市不用擔心,牛市氛圍還沒有擴散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存款搬家的現象也還沒有怎么出現。
板塊方面,兩手都要抓,一手是非銀金融與金融科技,一手是以AI為代表的科技方向。中短期關注人工智能產業鏈、智能駕駛、商業航天、人形機器人、創新藥、固態電池等開始迎來或即將迎來產業趨勢的板塊,做一個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