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至少有十家銀行機構密集發布公告,重申嚴禁信用卡資金流入股市以及其他投資領域。例如,規定信用卡資金不得用于購房、投資、生產經營、歸還貸款及信用卡等非消費活動領域。同時,也不得用于投資理財領域,包括股票、基金、期貨、虛擬貨幣、投資型貴金屬、股權投資等,尤其不得流入博彩及其他違規領域。
銀行此舉表明了防范信用卡資金流向非消費領域的決心,也體現了對信用卡資金流向的強監管態勢。廣大金融消費者應高度重視,理解并支持銀行的監管舉措。因為信用卡資金流向非消費領域,會帶來諸多金融風險隱患。
一方面,一些缺乏專業投資能力和風險判斷能力的信用卡持卡人容易盲目跟風投資。例如,此前黃金價格暴漲時,不少投資者用信用卡資金炒黃金;當前股市處于“慢牛”行情,部分持卡人在缺乏足夠資金和抵御風險能力的情況下,盲目加杠桿,透支信用卡資金投入股市。股市波動起伏,一旦行情急轉直下,可能導致持卡人還款能力驟降,甚至“血本無歸”,這是被股市現實反復上演的教訓。顯然,不少投資者容易被股市上漲的“繁榮”景象蒙蔽,喪失理智。之前銀行通過限制資金流向“炒金”領域,有效遏制了投機行為,降低了市場風險傳導性,讓不少投資者避免了損失。此次銀行再次警告,嚴防信用卡資金流向非消費領域,這是對金融消費者敲響的警鐘,提醒他們保持警惕,繃緊風險之弦,遠離投資風險,體現了銀行對金融消費者的高度負責。
另一方面,一些投資者心存僥幸,缺乏清醒理智,未意識到信用卡資金用于投資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信用卡是銀行為消費提供的短期信用預支工具,還款期限通常為20至50天。若持卡人將資金用于非消費領域,一旦短期內無法收回或出現投資損失,可能導致信用卡逾期,進而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涉及法律、信用、經濟及生活等多個層面。違規用卡輕則導致交易失敗、賬戶受限、額度下調,相關不良記錄還會納入征信系統,影響個人信用評級及未來信貸申請。例如,民生銀行明確規定,違規用卡者將被采取警示提醒、提前終止分期等措施。此外,持卡人還可能面臨銀行的民事訴訟追討欠款,若敗訴后仍不履行,可能遭遇資產查封、凍結等強制執行措施,甚至進入銀行征信“黑名單”,變成“老賴”,影響正常生活。若銀行將逾期資金委托第三方清收,還可能遭遇野蠻催收,甚至誘發刑事案件。因此,銀行機構嚴防信用卡資金流向非消費領域,是對金融消費者的“當頭棒喝”,旨在保護其切身利益,避免因投資失敗導致生活困擾和憂慮,是為金融投資者長遠利益布局的明智之舉。
總之,此次銀行機構嚴防信用卡資金流向投資領域,是銀行信用卡監管政策的升級,也是對金融監管要求的持續落實。其根本宗旨在于引導資金回歸消費本源,避免資金“脫實向虛”,提升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同時幫助廣大投資者避免陷入各種投資陷阱,及時止損。
廣大金融消費者應感謝銀行機構的做法,而不是責難和非議。金融消費者應積極配合,提高金融風險意識和投資自律能力,保持清醒理智,杜絕盲目跟風的投資行為。銀行機構和金融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強化信用卡持卡人教育引導,優化信用卡績效考核,避免單純追求規模的行為。同時,要搞好信用卡資金流向的全流程監管,提高信用卡資金動向監測能力,構建信用卡資金運行“閉環”,筑牢信用卡資金用途的“防火墻”,徹底堵塞信用卡資金流向異動的各種漏洞。
作者系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