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作為傳統產業,在穩增長、惠民生、促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今年6月,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食品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為數字化賦能食品行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據業內統計,目前我國食品行業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63.3%、72.8%。食品行業推進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賦能,還能有效助力消費升級。近期,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走訪多家行業龍頭發現,這些企業正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不僅在保障食品安全的條件下實現了生產效率的提升,還提升了客戶體驗,促進了消費增長,實現“一舉多得”。
訂單量增長了
近日,記者來到茶百道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店內自主研發的智能奶茶機十分惹眼。消費者在任一平臺下單,訂單信息立刻被奶茶機接收,然后通過物料管道有序運作,精準配比原料沖調,整個制作過程連貫流暢。
店長對記者表示,智能奶茶機簡化了出品流程,掃碼確認后自動完成配比沖調,平均出杯時間縮至7.1秒,訂單與配方識別率達99.7%,出品精度誤差僅1克左右。“在保證飲品安全衛生的同時提升了出餐速度,節省了消費者等待時間。尤其是午間高峰時段,由于出杯能力大幅提升,顧客體驗良好,訂單量也隨之上漲。”
茶百道門店背后的供應鏈同樣在加速推進數字化。公司相關負責人稱,今年以來,茶百道已推出超50款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能力至關重要。茶百道建立了覆蓋全國范圍的倉儲物流網絡,實現高頻及時的配送服務,并通過建立訂單管理系統(OMS)、運輸管理系統(TMS)等數字化手段保障新鮮、優質的物料供應。
在石景山的一家叮咚買菜前置倉內,記者看見,分揀員手持智能分揀機器穿梭于貨架間,依據機器顯示信息迅速揀貨,前臺智能配送調度系統清晰地標示出配送路線。據站長介紹,該前置倉面積約300平方米,有3000多個SKU(庫存單位),每天配送量超600單,覆蓋方圓五公里。“近年來,前置倉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每晚補貨時,后臺大數據通過精準需求預測降損提效。目前我們日損耗控制在1.5%以內。通過智能配送調度系統優化配送效率,訂單量較之前提升了三成。”
“公司已完成全鏈路的數字化轉型,深度參與食材的種植生產、源頭采購、物流倉儲、分級包裝、食品研發加工、品控等環節,并借助數字化和AI技術,有效提升了整體鏈路的效率。”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生產智能化提升了
從北京南三環往東南驅車150多公里,記者來到元氣森林天津工廠。走進無菌車間,智能生產線便映入眼簾,上水處理、原液調配、吹瓶、灌裝等工序銜接流暢,灌裝好的飲料經傳送帶進入貼標、裝箱環節,最終檢測出庫。
據元氣森林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津一期工廠年產能超6億瓶,引入了行業領先的全自動無菌及碳酸生產線,具備強大的柔性生產能力,可在不同產品間高效切換。“生產線智能化貫穿各環節,偌大的車間僅需幾位工作人員負責檢測,其余工作幾乎全由機器完成。”
“正在建設的天津二期項目預計2025年底投產,屆時將引入6條全球領先的無菌高速生產線,在生產、研發、安全、品控等環節融入AI智能制造模塊,運用MES、APS等先進生產運營管理體系實現數據驅動,打造行業數字化智能標桿工廠。投產后年產能將超15億瓶,成為公司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上述負責人稱。
數據平臺打通了
糧油行業龍頭金龍魚早已啟動轉型,并持續加大數智升級投入。
“目前公司所有的工廠已高度自動化,從原料到成品,各環節都精準把控,降低損耗、提升資源利用率。工作人員通過屏幕全方位監測生產指標、掌握經營實況并及時調整,既提高效率,減少人為干擾,又保障食品安全。生產端推進智能制造,多個產線部署生產過程管理系統,借大數據采集與智能分析優化工藝、降本提質;包裝環節部署AI視覺檢測系統,結合深度學習算法確保產品無異物、包裝無缺陷,大幅提升質檢效率。”金龍魚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行業龍頭,金龍魚總結了諸多數字化轉型經驗。公司負責人認為,轉型核心在于數據,面臨的挑戰也不少,包括海量數據的收集、管理與分析、數據調用管理,以及新技術選擇應用等等。為此,公司構建統一數據平臺,提升數據利用效率,打通全鏈條并整合各系統數據,將先進智能工廠經驗推廣至集團,降低技術應用風險。
談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意義與路徑,金龍魚方面表示,傳統糧油加工行業可借數字化轉型重塑產業形態。在戰略上,需推動全價值鏈重塑,否則將喪失競爭力;在技術應用上,要務實適配,實現數字技術與加工工藝深度融合,服務于質量、效率與綠色發展;在組織能力上,要培養員工數字化能力,建立學習激勵機制與適配文化,提供人才支撐。
從行業龍頭的數字化實踐來看,食品行業這個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正逐步破解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痛點。而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數字化必將為食品行業注入強勁動力,助力開啟新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