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2025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支出情況相繼出爐。綜合來看,上半年多數地區財政收入保持增長。支出著力“投資于人”,強化民生導向,各地財政保障力度持續加碼。
從收入端看,上半年,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8個實現了增長。其中,有12個省區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2000億元。收入增速方面,有11個省區市增速超過3%。
支出方面,上半年,有26個省區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實現增長,這反映出各地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建設方面的積極性。其中,21個省區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過3000億元。廣東、四川、江蘇、山東等省的支出則超過5000億元。
從各地財政支出看,民生領域支出普遍占到總支出的七成以上。真金白銀“投資于人”,資金支出優先向民生領域傾斜,這也是今年各地“任務清單”的重中之重。
“一老一小”服務是建立健全覆蓋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務體系的重點。強化保障“一老一小”民生福祉,各地實實在在的舉措不斷推出。記者從四川省財政廳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該省省級財政已統籌安排37.15億元支持“一老一小”相關工作,資金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其中,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增量”,順應老年人就地就近養老的普遍愿望,加大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力度,將省級補助標準從1000元/戶提高至3000元/戶,惠及3.64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北京市上半年落實失能失智老年人等養老補貼,支持新建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5家、家庭養老床位2273張、養老助餐點256個,增加高質量養老服務供給。
著力提供更全面的生育養育支持。四川省上半年啟動實施托幼一體化服務,利用公辦幼兒園相對富余資源改擴建一批托班,支持新增托位9000個。同時,出臺全省普惠托育服務機構入托補助政策,對依法登記備案的普惠托育服務機構,根據實際入托人數按每人每月200元給予補助。
賦能就業,穩住民生“基本盤”。今年以來,各地綜合運用就業補貼、擴崗補助等政策資金,開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等就業服務,促進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并加強困難群體幫扶。
多措并舉鼓勵企業擴大就業。上半年,四川省實施招工成本補貼政策,對招用新成長勞動力的企業,按1000元/人標準發放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已為企業累計發放補貼0.92億元,惠及9.75萬人。此外,減輕企業穩崗負擔,該省還頂格實施降低費率政策,截至目前已為企業新增減負近37億元。
全鏈條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山東省創新實施7項計劃、24條具體措施,積極落實“創業齊魯”行動方案。其中,安排財政資金1.8億元,落實博士后創新種子培養計劃等青年優秀人才待遇政策。支持在37所高校創新建設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試點建設30個“數智就業”服務區。
衛生健康領域,各地也正不斷“加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標擴面”,如山東省支持各地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入政策,2025年已落實資金2.4億元,將常住流動人口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圍。今年以來,安徽也有12.3億元省以上財政資金注入了醫療體系支持城鄉醫療服務協同發展。
下半年,民生領域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將繼續加大。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秦征近期表示,該市將全力保障當地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資金需求。下半年,北京市將繼續優化民生政策供給,支持高質量充分就業,穩妥推進社會保險補貼等調標政策,研究建立適應學齡人口變化的財政保障措施等。
圍繞逐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四川省財政廳介紹,根據國家“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部署,結合該省省情實際的具體實施方案正加快研究制定。山東省財政部門表示,將配合省衛生健康委盡快研究制定育兒補貼實施方案,支持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展望下半年,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表示,今年以來包括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在內的一系列舉措,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投資于人”的具體實踐。未來,應積極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并更加注重服務質量提升與標準化建設,確保相關服務不僅普及且優質可靠。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建議,進一步強化民生領域資金投入,繼續加大教育、醫療、養老、育兒等領域的財政支持力度,同時加強人力資本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