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家居行業因一系列事件而備受關注,行業現狀究竟如何?企業在變動的周期中又該怎樣求存與發展?第一財經記者于近日專訪了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執行總裁朱家桂。
“我家小區門口原本有一間包子鋪,今天我看到離他50米的地方又開了另一家包子鋪,包子開始‘買三送一’。”在采訪剛開始時,朱家桂聊到了他對小區門口包子生意的觀察。
算一筆賬是他作為“商業老兵”的本能:“4個包子本來12塊錢,少掉3塊,少了二十幾個點的毛利啊。”
朱家桂感嘆,沒想到就連早餐包子鋪行業都在內卷:“從我這個顧客的角度看,我沒指望早餐也打價格戰,但是他倆確實‘打’起來了。”
從小生意到大生意,商業世界中,有一種焦慮似乎在被傳遞。
紅星美凱龍在全國擁有400多個家居賣場,是家居行業的龍頭。在此次采訪之前,朱家桂剛結束了一輪全國范圍內連軸轉的行程:成都、昆明、北京、烏魯木齊、包頭……每一個行程背后,都有紅星美凱龍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努力作出的破局嘗試。
行業競爭中不斷延伸的商業鏈路
今年7月底,在紅星美凱龍位于昆明的云南全球1號店以及灃源路商場,總計面積高達2萬平方米的汽車主題館落地,集新車品牌集合、高端易手車等業務于一體,成為西南區域最大規模的汽車主題館。
8月初,位于烏魯木齊的紅星美凱龍新疆全球家居1號店又開設了一個總面積達到一萬平方米的“M+高端家裝設計中心”。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內蒙古包頭市稀土高新區的紅星美凱龍廣場,格力電器旗下高端智慧生活品牌“董明珠健康家”開出了內蒙古首店。
賣車、賣電器、做設計——這些都不是紅星美凱龍曾經的主要業務。
從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紅星美凱龍正在從傳統家居賣場銷售家具和建材轉型,把業務鏈條延伸到家裝設計、家電和汽車售賣。
截至目前,紅星美凱龍已經在全國布局了超26萬平方米的汽車館,已建成總計超73萬平方米的設計中心,電器業態所占面積已經超過10%。
朱家桂將紅星美凱龍的轉型,概括為“60-15-15-10”的業務模型。“紅星美凱龍的主營業務是家居、家電、家裝設計,其中家居建材占60%,家電占15%,家裝設計占15%,剩下的10%屬于新業態,新業態涵蓋了衍生業務,比如汽車和餐飲配套。”
很顯然,紅星美凱龍近年來在不斷嘗試將其商業鏈路變長,朱家桂認為,這在目前的商業世界其實是個普遍現象。
“行業競爭慢慢變得激烈,原本我沙發賣得好,是不愿意賣地磚的;當我家居建材賣得好的時候,也不愿意再去賣電器;我賣商品就可以的時候,我為什么還要干設計中心?”朱家桂說,鏈路變長,似乎成了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因為家居行業結束了長達30多年的高速發展,在經歷爆炸式增長后又轉向存量市場的競爭。
“現在做床墊的也做沙發,原本生產沙發的也切入床墊業務……其實不只中國的市場是這樣,全球也是一樣。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兩個國際品牌,一個叫杜拉維特,原本它是做陶瓷的,還有一個品牌叫漢斯格雅,是專門做花灑的。過去經銷商經常拿杜拉維特的馬桶搭配漢斯格雅的花灑售賣,兩個品牌都專注于一個類目。但是現在漢斯格雅出了馬桶,杜拉維特也出了花灑,所以,就連‘專注’的德國人也變了。”
朱家桂說,在紅星美凱龍的發展史中,原本賣場只售賣家具,后來從家具切入建材,又從建材延伸至家電,現在則繼續拓展至家裝設計領域,再沿著“人、車、家、生活”這套邏輯,進入了汽車業態等新的領域。
這種業務鏈條的拓展并不是隨意的,企業需要找到一個主賽道、一個能理順的商業邏輯。
“有一段時間,共享辦公很紅火,我們也做過共享辦公的嘗試,還嘗試過電影院等業態,但歸根結底,我們發現不在主賽道的就不能干,原因也很簡單,我們的平臺夠專業才能帶來價值,不是有塊地方就把它隨便租掉,我們需要對商戶有價值賦能。”朱家桂說道。
“最擔心‘00后’沒打招呼就不來了”
中國原有的家居賣場行業格局,近年來因為移動互聯網、直播帶貨的發展而受到了挑戰。
朱家桂對此也深有感觸:“中國‘萬物皆可送’,我們的物流太棒了,電商的高速發展讓一些行業的護城河沒了、信息不通暢沒了。”
但是朱家桂認為,紅星美凱龍要構造的生態,跟電商的快速發展其實并不沖突,“因為我們還是一個以租賃為底層邏輯的生態,家裝家居產業很泛,鏈路很長,從系統門窗、冷暖空調,到窗簾、布藝、軟裝飾品,鏈路太長了,可以整合的東西太多了”。
而現在,紅星美凱龍正在努力將高端家裝設計整合到其生態中。
過去,不重視設計的現象在行業中普遍存在,家裝設計常常是家裝環節中的一個“免費附贈品”,設計師更像是一個銷售,家裝公司通過免費設計誘惑消費者入局,最終效果卻往往“貨不對板”。
這種方式恐怕未來套路不了年輕消費群體,這個群體會為了小眾感、設計感買單,在設計中享受家居家裝的情緒價值。
“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什么?我們現在做設計中心、做進口品類設計,就是怕未來95后、00后消費者拋棄了你,他沒打招呼就不來了。”朱家桂說。
他表示,紅星美凱龍希望通過“M+高端家裝設計中心”的打造,聚合好的設計,也聚合好的產品,刷新年輕消費者對紅星美凱龍的認知。
紅星美凱龍做M+設計中心業務實際上已經有數年了,據朱家桂介紹,已經有不少設計工作室入駐的成功案例,比如南昌的紅星美凱龍賣場里,就有一家設計工作室在進駐后實現了年度營收的三倍以上增長。美凱龍希望通過這些設計工作室的入駐完善自己的生態,而這些設計工作室也能通過平臺獲得很多優勢,比如紅星美凱龍提供場地、流量、供應鏈資源和運營支持,賦能設計師。
如果紅星美凱龍最終實現了聚合好設計、好產品的目標,就能形成與移動互聯網家居產業生態的“錯位競爭”。線上的產品更多是低價伴隨產品設計和質量的不確定性,紅星美凱龍則想抓住那些對設計、品質和效果有要求的消費者——這是大家都想爭奪的生態位,也是一場要打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