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間,華友鈷業(603799)發布2025年半年報。報告顯示,華友鈷業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71.97億元,同比增長23.78%;歸母凈利潤為27.11億元,同比增長62.2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5.87億元,同比增長47.68%;基本每股收益1.61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友鈷業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對于營業收入變動原因,該公司稱主要是產品銷量增加。
今年上半年,華友鈷業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3.96萬噸,同比增長17.68%,超高鎳9系產品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三元正極材料出口量占中國三元正極總出口量的57%。三元前驅體出貨量4.21萬噸,因主動減少部分低盈利產品出貨,優化產品結構,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鈷產品出貨量2.08萬噸,同比下降9.89%。鎳產品出貨量13.94萬噸,同比增長83.91%,為業績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下游鋰電材料端,華友鈷業大圓柱電池材料實現規模化量產,與億緯鋰能、寧德時代、中創新航等領軍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固態電池材料實現產業鏈上下游聯合開發,與孚能科技、衛藍新能源、清陶、金羽等重點客戶達成戰略協同,在固態、半固態電池材料研發、量產、市場開拓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公司判斷,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鋰電正極材料市場保持穩健增長,但受補貼退坡、鈷鎳材料價格波動、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革新等因素綜合影響,磷酸鐵鋰主導了中低端車型市場。不過,高端車型對高能量密度、長續航電池需求明確,三元材料(尤其是高鎳三元)或仍是當前最優選擇。
華友鈷業在財報中指出,未來,隨著鎳鈷鋰等核心金屬原料價格回落趨穩,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價差將逐步縮小,加之46系列圓柱電池裝車量產和固態電池逐漸進入產業化階段,以及人形機器人、eVTOL低空飛行器等新興市場對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三元材料的市場份額有望回升。
上半年,華友鈷業持續優化海外資源、國際制造、全球市場的經營格局。上游資源端,華友鈷業在印尼新增參股2個紅土鎳礦,增厚鎳鈷資源儲備;濕法項目MHP(氫氧化鎳鈷)出貨量約12萬噸,同比增長超40%;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的Pomalaa濕法項目開工建設,年產6萬噸鎳金屬量的Sorowako濕法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有序推進。
報告期內,華友鈷業項目生產運營指標繼續優化,生產成本下降。上半年,該公司年產5萬噸硫酸鋰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年底建設完成,項目建成后將充分發揮礦冶一體化優勢,進一步降低鋰鹽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