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高溫席卷全球。炎炎夏日,“清涼”成為民眾的迫切需求。中國空調產品國內外銷售火熱,助力全球從“燒烤模式”切換為“清涼模式”。
多因素疊加
撬動空調“熱”需求
“今年夏天太熱了,靠風扇都不行,都8月份了還在洗‘汗’澡。忍了一個夏天最后沒忍住,前兩天還是下單買了幾臺空調。”遼寧省盤錦市的董先生說。今夏以來,“北涼南熱”的格局被打破,東北及膠東等北方濱海城市持續出現35℃+高溫天氣,往年可有可無的空調,突然成了北方人的“救命神器”。
京東平臺數據顯示,6月至今,京東空調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60%,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近90%。7月中上旬,京東空調在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的成交額同比增長分別達到25倍、10倍、8倍,東北三省首次購買空調的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800%;華北、華中、西北、西南等地區的空調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過500%。
在吉林省長春市歐亞賣場家電商場,多位顧客圍在各款空調樣機前了解功能、詢問售價。“這款空調有空氣凈化、智能防直吹等功能,適合客廳用,疊加國補優惠,能省1000多元。”剛下單了一款空調的顧客吳婧萌說。
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和國家以舊換新等政策拉動,家用與中央空調雙線發力。海信空氣事業部品牌總監楊祥璽介紹,海信老用戶的換新率已達到30%左右,帶動家用空調銷量同比提升超10個百分點。
在清涼需求下,“如何避免‘電費刺客’”“是否疊加更多功能”等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格力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產品選擇上,消費者偏好鮮明,90%以上會選擇新一級能效產品,制冷能力是首要考慮因素,同時兼顧冬季制熱需求,并且對健康功能如新風、除菌等的關注度日益提升。”
“南空北調”保障供應
加速切換清涼模式
高溫天氣刺激之下,海信山東平度、浙江湖州、廣東江門等基地已滿負荷生產,頭部空調品牌在華北、東北線下的實體店以及線上電商平臺部分暢銷型號甚至出現斷貨現象。
為此,多家企業迅速“南空北調”,保障空調供應。7月以來,天貓聯合海爾、美的、格力、TCL、奧克斯、海信、華凌等品牌從空調產地和廣東、湖北、浙江等地倉庫緊急調配首批10萬臺空調北上至東北三省,貨源供給同比增加800%。
記者走訪了解到,空調銷量的陡增,對原有的供應鏈和安裝服務體系帶來全新挑戰。售后安裝效率成為各大空調企業搶占市場的主要競爭環節。
為此,在“南空北調”的同時,空調企業同步開啟“南工北調”,調派售后服務團隊奔赴北方地區開展“緊急支援”。
“中午剛剛完成本地一單裝機任務,就接到了支援青島的調度通知。”海信重慶空調安裝工程師明小波說,為此,團隊幾個人攜帶工具自駕千里奔赴青島支援作業。
“6月底左右黑吉(黑龍江和吉林)運營中心實時接入的安裝工單顯示異常增高,數值從2000左右直接飆升到6000。”美的集團中國區域家用空調用戶服務負責人鄒肖介紹,根據預測,未來安裝需求會進一步增加,公司馬上就進行人員調配,來自廣東、四川、河南等地的近千名服務工程師奔赴黑龍江、吉林地區開展異地安裝支援工作。
美的集團售后服務工程師張朝偉說,東北地區的建筑普遍是加厚保溫墻體,團隊提前調配了高功率鉆機、高強度鉆頭等工具。
為全球降溫
空調海外需求強勁
7月,歐洲多國氣溫突破40攝氏度,動搖了當地居民“不靠空調過夏”的傳統觀念,“清涼經濟”正以超乎預期的強度拉動空調出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出口空調468.1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我國對歐洲出口空調129.2億元,同比增長28.9%,尤其7月單月對歐空調出口同比增長19.5%。
今年以來,海信空調海外多個重點市場如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區域需求強勁。“疊加我們在本地化營銷、產品適配及渠道布局上的持續優化,2025年上半年,海信空調出口增速達到17%,整體實現了量價齊升。”楊祥璽說。
歐洲高溫天氣加之中國空調產品在技術、能耗和性價比上的優勢,助力中國空調企業海外訂單大幅增加。
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調在歐洲市場的銷量整體增長35%。其中,在法國自有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68%。美的空調歐洲大區總監朱洲介紹,美的Solstice空調搭載的AI節能“酷省電”技術,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節能率超30%,在希臘、塞浦路斯以及西班牙、意大利均取得了不錯的銷量,進一步助力中國自有品牌的全球突破。針對歐洲安裝空調費用昂貴的情況,美的針對性推出的創新品類PortaSplit(移動分體式)空調,在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大受歡迎。
針對高溫需求快、周期短的特點,中國空調廠商盯得準、跑得快、供得上。江門市寶士制冷電器有限公司的智能環保移動空調因適配歐洲古老建筑、無需等待專業安裝、能效達標、高性價比等優勢,在需求爆發的當下,公司迅速調整排產結構,抓住了這一輪上量的窗口期。
從“空調賣爆”到“持續增長”,空調企業針對歐洲市場需求,做出超前布局。“目前歐洲正加速淘汰舊型號空調,大量城市尤其是南歐區域正在更新換代,要求廠商必須有‘綠色能力’。”江門市寶士制冷電器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雪靚介紹,公司擴大了16萬平方米的零碳工廠,專攻高能效產品,同時通過“組合港”模式降低物流成本15%。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歐盟空調數量可能翻倍,為中國企業帶來巨大機遇。節能、AI、新功能成為國內廠商在國內外市場競爭的重點。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周南介紹,中國空調產能占全球的比例近八成,為全球提供了節能高效和綠色低碳的空調產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未來,中國空調出口潛力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