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間,貴州振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華新材”或“公司”)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約7.13億元,同比減少26.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2.1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43元。2024年同期營業收入約9.7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2.03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41元。在磷酸鐵鋰替代沖擊、產能利用率跌破警戒線、研發投入激增的三重擠壓下,“三元材料龍頭”振華新材深陷虧損泥潭。
公告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281萬元,同比下降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743萬元,虧損進一步擴大。營業收入及利潤下滑主要系報告期內,受原材料價格及產品銷售價格下滑、下游需求結構性變化、產能利用率不足導致固定成本增加、期間費用剛性支出增加等因素綜合影響。
首先是產品銷售價格承壓。行業競爭加劇導致正極材料環節議價能力減弱,產品銷售單價持續低位運行。公司雖通過提升運營效率、優化采購策略等方式努力控制成本,但產品售價下降仍對毛利空間構成一定壓力。
其次是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報告期內,碳酸鋰等主要原材料價格雖總體處于低位,但波動性猶存。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價模式,原材料采購與產品銷售存在時間差,價格傳導的滯后性對階段性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下游需求結構性變化也影響了業績,磷酸鐵鋰電池在成本敏感的中低端車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對三元材料需求形成結構性替代。公司傳統優勢產品(如中鎳5系材料)市場需求顯著收縮,而新一代6系高電壓材料在客戶端雖已完成認證,但報告期內尚未形成大批量訂單,未能完全彌補傳統產品需求下滑缺口。
此外,受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及產品結構調整影響,公司部分產線產能利用率偏低,導致單位產品分攤的折舊、人工等固定成本相對較高,同時閑置產能停工損失直接計入成本對整體利潤形成較大壓力。
此外,期間費用剛性支出增加。為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并拓展新市場,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除投向傳統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外,還有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固態電池材料等前沿技術領域,研發費用同比上升。同時,為維護客戶關系網絡及拓展新業務渠道,銷售費用亦同比有所增加。
振華新材稱,2024年,受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公司業績出現虧損。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營壓力持續存在。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保持增長態勢,但動力電池市場結構性分化加劇,三元電池裝車量同比下滑,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市場增量主要集中于中鎳高電壓產品領域,行業頭部企業已憑借此類產品實現顯著增長。若公司新一代中鎳高電壓6系三元材料等新產品未能按計劃通過客戶驗證并形成規模化訂單,或在存量市場競爭中未能有效提升客戶份額,公司將面臨產能利用率持續承壓、營業收入及毛利率進一步下滑的風險,可能導致經營業績持續虧損。
公司所處的三元正極材料行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從內部競爭看,行業已進入存量博弈階段,市場份額向少數頭部企業集中,2025年上半年國內三元材料CR3集中度已由2024年的47.9%升至53.9%。從外部競爭看,磷酸鐵鋰材料憑借成本優勢持續沖擊三元市場。
技術更新迭代的風險方面,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仍處于快速演進階段,三元電池、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鈉離子電池、半固態/固態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發展。公司雖在三元正極材料領域具備技術積累,并已布局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錳鐵鋰、固態電池電解質等前沿技術研發,但新技術研發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產業化進程及產品性能達標存在不確定性的特點。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合計占總資產比例達37.38%。隨著在建工程轉固,固定資產規模及相應的折舊攤銷費用將持續增加。當前三元材料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應用占比持續下降,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偏低。若未來市場需求增長不及預期,或公司新產品市場開拓未達預期,導致現有及新增產能無法有效釋放消化,公司將面臨產能利用率下降、單位固定成本上升的壓力。若訂單量長期無法匹配產能規模,可能導致相關固定資產閑置,并存在計提大額減值準備的風險,對公司當期損益產生重大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