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
這一政策導向不僅是行業“反內卷”的關鍵抓手,更蘊含企業盈利改善與資本市場估值重塑的雙重機遇。鋼鐵、光伏、化工、新能源車等領域,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企業卻陷入利潤虧損的怪圈。追本溯源,核心癥結在于“內卷式”競爭——企業脫離利潤目標盲目追求規模擴張,最終導致產能浪費、整體盈利承壓。
從發展邏輯看,地方政府早期通過電價優惠、信貸支持等政策扶持企業成長,在行業培育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行業步入成熟期,若仍依賴政策推動規模擴張,易引發無序競爭。因此,優化競爭秩序,既是遏制資源空耗的必然選擇,更是推動行業回歸健康發展軌道的關鍵一步,這將為技術迭代、效率提升騰挪空間,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盈利基本面。
映射到資本市場,A 股市場對相關行業的估值普遍偏低,核心原因在于過度競爭讓投資者難以看到清晰的盈利前景,只能被動等待行業底部出清。但政策的明確指引有望打破這一局面,相較行業自發調整的漫長周期,政策引導下的有序治理將大幅縮短調整進程,企業盈利修復與估值合理化的時間窗口或加速到來。
具體到不同行業,分化中暗藏結構性機會。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已進入成熟期,盈利穩定性較強,有望為股東提供持續的股息回報;而光伏、新能源設備等新興行業,雖仍處成長期,但在競爭秩序優化、盈利趨穩后,或將釋放更大的資本增值潛力。
“反內卷”持續推進,正成為激活企業盈利、重塑市場預期的重要催化劑。隨著行業格局不斷優化,那些聚焦核心競爭力、兼顧規模與利潤的企業,將在新一輪發展周期中占據先機,為投資者創造更具確定性的回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