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WRC)召開之際,8月10日,“機器人創投主題交流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同期舉行。活動由首程控股(00697.HK)主辦,旗下首程資本與產業社群平臺CANPLUS聯合承辦。
首程控股重點關注機器人領域前沿技術方向,于2024年參與設立并管理“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規模總計100億元人民幣。在機器人相關領域,已投資宇樹科技、銀河通用、松延動力、星海圖、加速進化等頭部企業。
首程資本合伙人、參加CANPLUS創辦人李青陽主持本次活動。她提到,近年來,首程控股伴隨著機器人產業格局的壯大,迅速成為一名“生態級”參與者。作為百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管理人,首程控股已完成了近20家高成長企業布局并構建了完整的投后賦能生態。通過打造首程資本DemoDay平臺,一年間舉辦了近10場對接會,匯聚80余優秀項目,服務超1500人次機構。
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教授、天石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劉云輝認為,具身智能代表著機器人發展的未來方向,但其技術復雜度遠超LLM等大模型,面臨挑戰。
他強調,VFM和LLM為解決機器人任務規劃及運動規劃提供了強大工具,結合底層控制技術,有望完成許多泛化的作業任務。在落地前景方面,他認為相比于追求不切實際的“全場景通用智能”,著力提升應用場景的適應性和實現有限場景下的通用智能是更具可行性的路徑。
智友·雅瑞科創平臺發起人、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機器人產業生態營名譽院長王田苗表示,中國在具身智能領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獨特優勢,學術界、產業界與政府界深度融合、相互支撐,共同打造了未來20—30年的黃金發展期。他分析了2025具身智能破局的兩條技術路線:一是模仿人類智能深度泛化構建世界物理模型,從消費滲透到各領域;二是以智能定界方向,從運營切入定義載體、裁剪模型和數據,推動PMF商業閉環遷移。他預判2025—2026年下半場,后者路線將占上風。
北京大學助理教授、銀河通用創始人及首席技術官智源學者王鶴指出,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核心在于合成數據突破。針對真實數據采集瓶頸,銀河通用獨創萬億級合成數據管線:通過物理仿真引擎構建多模態交互環境,生成軌跡數據并強化學習驗證,結合synthetic-to-real遷移技術解決閉環視覺端到端模型訓練需求。該技術支撐的具身大模型已在分揀、操作等場景實現生產力級應用,推動機器人從“演示”邁向“實干”。
微分智飛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高飛系統性闡述了團隊在飛行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產業落地成果。其團隊開發的密閉空間自主決策系統已在礦山、隧道等未知環境實現全自主勘探。其首創的首創飛行操作一體化機械手現已拓展至快遞遞送、殘疾輔助等場景。相關技術深度賦能電力巡檢、汽車測試航拍等產業,團隊正通過VLM預訓練數據集與強化學習持續升級通用決策能力。
首程資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預計,今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超萬臺,超過1000臺的企業將達五六家,首程將持續圍繞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下游垂類應用深入布局。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紀海泉認為,相比去年看重Demo和團隊背景,“誰能先量產、誰能先落地”變得更受關注。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表示,具身智能的技術范式尚未收斂,新的團隊完全有可能顛覆當前的明星企業。
大阪大學共生智能研究中心石黑浩教授1997年率先開展交互型機器人研究,他認為,人類擁有專門用來識別個體的腦結構,因此最理想的人機交互界面就是“人”本身,這也是仿生機器人研究的核心意義。
同時,“2025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機器人公司TOP 20”和“2025中國最具成長潛力機器人公司TOP 30”榜單在現場發布。前者包括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動易科技、非夕科技、加速進化等;后者包括阿迷奧機器人、長木谷醫療、光輪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