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禾元生物”)IPO過會,成為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重啟后首家適用該標準過會的IPO企業。作為一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禾元生物此前因“稻米造血”而引起廣泛關注。
《經濟參考報》記者研讀公開資料發現,在前后不到兩個月時間出具的兩輪問詢函回復報告中,禾元生物關于核心產品HY1001(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的五年收入預測,竟從最初的72.55億元“改口”為后來的54.70億元,“縮水”了17.8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禾元生物核心產品HY1001在全球尚無商業化先例且尚未產生營業收入,其未來業績或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近三年累虧近5億元
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
公開資料顯示,禾元生物長期專注于水稻重組蛋白質表達技術的研發,并開發了多款藥品、藥用輔料及科研試劑等產品。具體而言,禾元生物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將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精確植入水稻基因組來表達人血清白蛋白。改造后的基因工程水稻,1公斤稻米可產出數克血清白蛋白,遠超傳統血漿提取技術的生產效率,因此又被稱為“稻米造血”。
禾元生物旗下新藥HY1001,作為基于水稻胚乳細胞生物反應器開發的重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于7月18日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重組人白蛋白藥品。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禾元生物實現營收分別為1339.97萬元、2426.41萬元、2521.61萬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4億元、-1.87億元、-1.51億元,三年合計虧損4.82億元。
在持續虧損的同時,禾元生物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據招股書披露的資產負債表顯示,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末,禾元生物的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3.88億元、2.36億元和1.60億元,呈持續減少態勢。而在2022年6月30日,禾元生物的貨幣資金余額仍高達6.54億元。
與此同時,禾元生物的債務規模在不斷攀升。截至2024年末,公司的長期借款高達1.84億元,同比增長104.18%。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末,禾元生物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8.81%、23.96%和43.37%,呈快速攀升態勢。同期,公司的流動比率分別為2.35、2.39、1.02,速動比率分別為2.03、1.96、0.69,兩項財務數據均出現下降。
在長期虧損與資金承壓下,作為創新藥企業的禾元生物或亟需資金補充。據簽署日期為2025年7月3日的IPO招股書(注冊稿)披露,公司此次IPO擬募投項目中,重組人白蛋白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已于2024年9月開工建設)計劃投資總額19.09億元、新藥研發項目計劃投資7.94億元、擬補充流動資金1億元。除部分自有資金外,禾元生物上述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約24億元,處于“等米下鍋”狀態。記者同時發現,在簽署日期為2022年12月22日的IPO招股書(申報稿)中,禾元生物上述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超35億元,其中僅補充流動資金就高達8億元。不過,禾元生物在招股書中未就補充流動資金縮水7億元問題進行解釋。
業內人士認為,禾元生物未來盈利預期高度依賴于旗下剛上市核心產品HY1001,而HY1001商業化如出現不及預期的情況,或將延長其虧損期并進一步加劇其資金壓力。
收入預測“縮水”近18億
“改口”背后或有隱情
《經濟參考報》記者研讀多份公告文件發現,針對核心產品HY1001的商業化預期,相隔不到兩個月時間,禾元生物在其對外公開的兩次問詢回復函中出現了明顯的預測“縮水”。
在落款日期為2023年6月27日的首輪問詢回復函中,禾元生物樂觀預計,HY1001產品上市次年即2026年可實現收入5.33億元,2030年可實現收入21.94億元,2026年到2030年五年合計收入可達72.55億元。
然而,在落款日期為2023年8月23日的二輪問詢回復函中,禾元生物則預計,HY1001產品2026年的銷售收入減少為4.44億元,2030年的銷售收入銳減為15.67億元,2026年到2030年五年合計收入為54.70億元。
而在最新版的IPO招股書(注冊稿)中,記者未發現與HY1001產品市場預期相關的具體收入內容,禾元生物的表述改為預計“實現快速放量銷售,為公司帶來強勁的業績和充裕的現金流”。
相比之下,圍繞HY1001產品的預期收入,兩輪問詢后2026年收入縮水近1億元、2030年收入縮水近7億元,2026年到2030年五年合計收入預計縮水近18億元。而在招股書中,禾元生物并未就核心產品收入預測“縮水”問題進行任何解釋。
首輪問詢回復函還顯示,HY1001在中國開展的首次I期臨床試驗觀測到一例嚴重不良事件(SAE),獨立數據委員會(DSMB)判定該SAE極可能與梗阻性膽石癥有關,但未排除與OsrHSA(即HY1001)的相關性。
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在最新版招股書(注冊稿)的“重大事項提示”章節中,禾元生物用上千字的篇幅重點提示了“HY1001可能存在銷售不及預期的風險”。禾元生物在招股書中也直言,其“稻米造血”技術尚缺乏商業化驗證。
針對“是否因監管問詢壓力下調預期”“預期收入為何隨意修改”等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將其整理成書面采訪提綱并發至該公司公開郵箱,同時致電該公司表明采訪意圖,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有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