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信證券裁撤12家營業部
時隔一個月,國信證券再度大幅裁撤營業部。
近日,國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將于9月5日起正式關閉吉林市解放大路證券營業部、佛山南海永勝西路等12家營業部,涉及吉林、佛山、青島和廈門等地。
上述被裁撤的營業部,有的被遷移至當地分公司,有的被遷移至當地其他營業部。
對此,國信證券向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為給客戶提供更加專業優質的金融服務,國信證券根據目前網點情況,對部分地區少數營業網點進行調整優化,屬正常經營舉措。
國信證券表示,少數營業網點調整優化期間,公司各項業務與客戶服務均正常開展。公司將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聚焦客戶需求,持續優化線上、線下服務網絡,不斷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年內全行業已裁撤68家營業部
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度應用及線上平臺的不斷完善,對分支機構進行整合逐漸成為券商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式。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68家券商分支機構被裁撤。僅7月以來,就有4家券商宣布將撤銷旗下營業部、分公司等分支機構。除國信證券外,7月8日,方正證券發布公告稱,將撤銷河南分公司、曲靖寥廓北路證券營業部、邵陽城步城南路證券營業部、永州藍山湘粵路證券營業部等4家分支機構;7月7日,德邦證券發布公告稱,決定撤銷江西分公司和甘肅分公司;7月4日,野村東方證券宣布撤銷浙江分公司。
上述券商裁撤營業部的主要原因是優化網點區域布局、降本增效以及推動財富管理轉型。這些調整通常集中在非核心區域或低利潤水平的營業部。
開源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證券行業經紀業務傭金率持續下行,證券公司經紀業務戰略轉型可分為兩類:一是通過規模效應、營業部精細化管理、技術改革等方式實現降本增效,以更低的成本來博取利潤空間,應對價格競爭;二是通過轉型財富管理、打造投顧品牌、服務高凈值客戶等方式,實現產品、服務的差異化,滿足客戶更多元的需求,進而提升業務盈利能力。
“瘦身”效果顯著
財報顯示,2022年、2023年受大環境影響,國信證券的營收大幅下降,2023年的凈利潤只有2021年的六成左右。
與此同時,國信證券開始對以營業部為主的重資產業務“瘦身”。
據財報披露,2022年,國信證券擁有證券與期貨營業網點263家,2023年證券營業部為238家。2024年下半年,國信證券更是大刀闊斧地對分支機構“瘦身”,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設有56家分公司、174家證券營業部,共計230家;2025年一季度末,進一步減少至223家。
在調整線下營業部的同時,國信證券旗下的金太陽手機證券用戶總量從2019年的1280萬人次增至2024年的2900萬人次,5年來復合增長率為18%;微信公眾號用戶數從2019年的16萬人增長至2024年的302萬人,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4%。
從財報來看,國信證券的歸母凈利潤自2022年觸底之后逐漸反彈,2024年的凈利潤為82.17億元,同比增長27.84%,利潤水平優于部分頭部券商。
公司稱,報告期內,公司各項主要業務發展良好,自營投資業務收入及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等主要業務收入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
開源證券認為,國信證券擁有較強的線上線下獲客與營銷能力、交易服務能力、投顧服務品牌力、高凈值客戶服務能力。2024年,公司財富管理與機構業務分部的營業利潤率為46%,盈利水平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