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啟幕。據悉,將有100余款新品在大會上首發亮相,數量是去年的近2倍。
在日前召開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表示,我國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性、靈巧性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整體水平處于全球第一方陣。
在科技創新方面,2024年我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占全球機器人專利申請總量的2/3。過去十年間,我國機器人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形成了豐富的自有產品譜系,無框力矩電機、空心杯電機、行星滾柱絲杠等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自主研發。我國機器人標準工作體系初步構建,中試、檢測、認證等服務體系加速布局。
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由2015年的7萬套增長至2024年的30.2萬套,連續12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產量由2015年的3.3萬套增長至2024年的55.6萬套,也是全球第一大機器人生產國。
今年以來,國內人形機器人賽道火熱。根據公開可查的信息統計,今年上半年行業融資事件已達到39起,披露金額合計近42億元,包括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云深處、傅利葉智能等多家人形機器人頭部廠商獲得戰略投資。上市公司亦積極參與人形機器人廠商的并購整合或技術合作。
民生證券認為,歷經多年發展及技術迭代,在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牽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的帶動下,人形機器人已進入智能化發展階段。萬聯證券指出,特斯拉、華為、Figure AI等科技巨頭在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持續投入有望驅動行業迭代加速并不斷突破,人形機器人量產并實現大規模應用迎來曙光,商業化落地可期。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人形機器人業務的新進展。長盈精密表示,公司人形機器人業務已有訂單進入量產。中鼎股份表示,旗下人形機器人業務相關產線已經調試完成,正在進行試生產。領益智造表示,已與智元機器人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并獲得海內外人形機器人客戶的硬件訂單。雙林股份表示,人形機器人相關零件已向數家客戶送樣,目前正在驗證階段。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目前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概念股多達120只。截至8月5日,已公布2025年半年報業績數據的概念股中,凈利潤同比增長20%及以上或扭虧為盈(業績預告取下限數據)的有18股,其中,天奇股份、麥迪科技、埃斯頓、中京電子、愛仕達等預計扭虧為盈。
部分概念股上半年凈利潤預計翻倍,包括瑞芯微、金力永磁、寧波韻升、瑞可達、美格智能。
以瑞芯微為例,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5.2億元至5.4億元,同比增長185%至195%。報告期內,因AI在端側應用發展的需求,公司旗艦產品與次新品帶領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各產品線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特別在汽車、工業控制、機器視覺及各類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持續擴張,為后續的滲透與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上述業績大增的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中,今年以來機構調研頻次最高的是埃斯頓,累計獲調研23次。在最近1次接受機構調研時,埃斯頓表示將持續發展具身智能技術,加大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研發投入,關注機器人與智能化融合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具體落地場景,進行機器人與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融合創新研究。
調研頻次較高的還有麥迪科技、金力永磁、震裕科技、智微智能、瑞芯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