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具身智能整機及傳感器企業帕西尼完成新一輪A系列融資,由京東戰略領投,浦耀信曄、宏兆基金、張科垚坤等多家機構跟投,庚辛資本中國擔任獨家戰略財務顧問。
帕西尼是京東近3個月投資的第6家具身智能相關企業。不止京東,阿里、美團、騰訊等互聯網大廠也在具身智能領域頻頻出手投資,具身智能賽道已然成為大廠在人工智能(AI)時代的“必爭之地”。
京東密集出手
5月至今,京東已經宣布投資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逐際動力、眾擎機器人、RoboScience等,投資范圍涵蓋具身智能全產業鏈,包括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運動控制技術、具身模型、交互大模型等領域。
近3個月來京東的投資動作不斷。5月,京東參與投資明星企業智元機器人,這是京東今年3月官宣切入具身智能領域后投出的第一家機器人公司;7月21日,京東一日宣布投資3家具身智能公司,分別為千尋智能、逐際動力、眾擎機器人,其中千尋智能具有“大腦能力”,其他具身智能公司多偏硬件和本體;7月30日,京東再度領投具身智能技術研發企業RoboScience。
談及進一步加注投資具身智能企業的原因,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集團探索研究院副院長何曉冬表示,京東認為具身智能是整個服務生態的一部分,整體生態會從具身智能的發展中受益,投資具身智能不僅會為用戶帶來體驗提升,反過來也會幫助京東增加服務生態。
作為獲得京東投資的具身智能公司之一,千尋智能公司創始人兼CEO韓峰濤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這筆投資的核心邏輯藏在“物流科技”的底層需求里。京東不僅是電商企業,更是物流科技企業,需要通過機器人降低人力依賴、提升訂單準確性,而千尋智能的“大腦能力”,也就是AI模型驅動的自主決策系統,恰恰能滿足這種需求。
除了對外投資,京東也建立起自己的具身智能業務。今年3月,京東已經確認成立具身智能業務部門,側重家用場景。在前不久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京東正式宣布旗下大模型品牌升級為JoyAI,并同步推出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該品牌已與十余家頭部機器人、AI玩具品牌合作,產品涵蓋快遞機器人、機器狗、AI潮玩及AI伙伴等。
互聯網大廠爭相競逐
除京東之外,阿里、美團、騰訊等互聯網大廠也在具身智能領域頻頻出手,其中美團算是在具身智能領域較為活躍的大廠。
據統計,美團在過去3年時間里投資的機器人及相關企業已經達到30家,涵蓋配送、服務、清潔、醫療等多個細分領域。眾多明星機器人公司背后都有美團的身影。7月以來,美團已經接連出手它石智航、星海圖這兩家具身智能公司。過去一年,美團還投資了明星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銀河通用以及自變量機器人,并成為了宇樹科技和銀河通用的最大外部股東。與此同時,美團還傾向于憑借投資構建自己的AI護城河,在大模型領域,美團投資了智譜AI、月之暗面等明星公司。
今年2月末,美團CEO王興在內部溝通會上明確表示,美團希望抓住這一次AI機遇,建設大規模、全品類、有縱深且生態健康的本地商業系統。
阿里的投資布局顯得較為低調,且側重技術與特定領域的深耕,更多或是通過投資為自身核心的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業務拓展應用邊界,構建具身智能技術生態。阿里主要投資了逐際動力,還領投了宇樹科技的C輪融資。
螞蟻集團則對宇樹科技、星海圖、靈心巧手等具身智能產業鏈多個環節的項目開展股權投資,還下場成立了專門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的子公司螞蟻靈波科技。
騰訊自2018年成立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開始,正式入局具身智能領域。今年以來,騰訊已投資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早前還投資過樂聚和優必選。不過,騰訊的定位是具身智能平臺,而非本體競爭者,不直接參與本體硬件的量產,而是聚焦于軟件能力不斷進化和開放。
百度智能云與眾多機器人企業展開了合作。目前百度智能云合作的企業包括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宇樹科技、銀河通用等。在合作過程中,百度方面主要提供百舸GPU算力平臺、千帆大模型平臺、云上仿真平臺、具身數據采標、語音交互及安全等產品解決方案。
具身智能迎來融資高潮
今年以來,具身智能領域融資消息不斷。據新戰略產業研究所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今年已發生融資事件超過83起,總金額突破140億元。其中,中國企業占據60%的份額,累計融資額達84億元,融資頻次與金額均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下半年具身智能融資熱度持續上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發生超過17起人形機器人相關融資事件,披露的融資總額突破45億元。同時,7月還發生多起大額融資事件,云深處科技、星動紀元、眾擎機器人、星海圖、它石智航、千尋智能等6家企業都獲得了5億元以上的融資。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融資加速,預計下半年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或將從100家增至200家,并帶動數千家核心零部件企業發展;此外,汽車、互聯網、國央企等轉型企業將加入人形機器人賽道,產業繼續擴張。
不過,業界人士表示,工業機器人已經進入成熟期,但具身智能還處在概念期,人形機器人同樣如此。資本密集對機器人產業創新以及相關技術的迭代是十分有益的,但創新是否有結果,還要看具體場景的拓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