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戰略持續推進的關鍵時刻,華工科技(000988.SZ,股價42.9元,市值431.36億元)正面臨新的挑戰。
5月9日下午,在武漢光谷召開的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美國近期推出的所謂“對等關稅”成為華工科技與會股東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會議間隙,面對股東的疑問,公司董事長馬新強表示,公司有能力應對這一局面,未來公司也將積極推行全球化發展策略。
全球化布局對沖關稅波動影響
2024年,華工科技業績實現營收117.09億元,同比增長13.57%;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2.21億元,同比增長21.17%。
分地區來看,2024年,華工科技國內市場實現營收103.28億元,占營收比例大約88.2%;國外市場實現營收13.81億元,占比大約11.8%。
進一步來看,2024年華工科技國外市場25.57%的收入增速,明顯高于公司整體13.57%的營收增速。
華工科技2024年年報提到,公司已經在北美、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建設了四大海外研發中心,40余個銷售服務中心。海外業務方面,在歐洲、北美、中東等市場的出口訂單均有明顯增長。
那么,近期美國推出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對華工科技影響如何?5月9日股東大會現場,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和高管團隊對此作出回應。馬新強表示,近期關稅波動確實對公司有一定影響,但公司有能力應對。
華工科技證券事務代表姚永川進一步解釋,公司在美業務將來以光模塊為主。光模塊產品在美國本土的需求主要由中國及東南亞生產及供應。關于關稅承擔問題,光模塊產品可能獲得豁免或主要由客戶承擔,因此對公司利潤影響不大。
馬新強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華工科技此前已經在越南、韓國、匈牙利等國布局了子公司、產業基地,通過這些海外布局,可以有效降低近期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帶來的影響。馬新強強調,公司全球化戰略不會因為短期政策波動而動搖,未來將繼續積極推進這一戰略。
據公司方面介紹,未來的目標是將海外銷售占比提升至30%以上。
預計2025年將實現140億元營收
歷經20多年發展,華工科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術為重要支撐的智能制造裝備業務,以信息通信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光聯接、無線聯接業務,以敏感電子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傳感器業務三大業務格局。
公司2025年財務預算提到,今年預計營收達到140億元,同比增長大約19.56%。不過要注意的是,該預算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實質性承諾。
上述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從一季度情況來看,華工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3.55億元,同比增長52.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0億元,同比增長40.88%。
華工科技董秘劉含樹介紹,預計公司三大業務板塊今年都將有穩健的增長。其中,聯接業務即光模塊業務的增長可能更突出一些。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國內算力建設帶來的市場需求。
“國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特別是昇騰產業鏈的爆發,將直接推動光模塊市場需求量價齊升。”華工科技方面介紹。
華西證券研報也有類似判斷:光模塊作為算力基礎設施集群擴展中的基礎組件,伴隨算力規模擴張,呈現速率提升,需求暴漲的產業格局。“算力需求在過去兩年受益于算力芯片催生一波跳躍式需求增長,而短期供應緊缺、大廠大模型‘軍備’競賽加劇供需緊缺。”
劉含樹還介紹,公司新產品新應用也在持續推進。
根據華工科技2024年年報,公司已經形成航空發動機氣膜打孔裝備、全國產化高端晶圓激光加工/量測裝備、 800G LPO 系列硅光模塊、1.6T硅光芯片及模塊等一批重大關鍵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