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全球汽車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高度不確定時代。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趨勢推動各項新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之時,當前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莫測也讓自由貿易承受巨大壓力。
即使是習慣制定中短期發展規劃的博世也難以預判公司業績走勢。這家跨國零部件巨頭向全球媒體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無法估算美國額外加征關稅對其業務的影響。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Stefan Hartung)在年度業績會上稱,當前各區域市場都還在與美國談判之中,每天情況都會發生改變。博世正在與美國政府談判,但沒有公司會在關稅中達成額外協議。
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關稅政策對于博世中國影響較小,絕大多數產品都是本土采購和生產,提供給中國市場的客戶。在中美之間,博世約有20億元人民幣的產品業務將受到波及,僅約占博世中國去年總銷售額1.4%。
不過,上個月商務部、海關總署公布對部分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短期內對博世全球有一定影響。徐大全透露,博世中國正在通過商務部的流程申請出口許可。
根據測算,博世判斷今年全球經濟和貿易整體將受到貿易壁壘加劇的影響,全球經濟將僅有2.25%至2.75%的微增。該公司計劃今年實現銷售額1%至3%的自然增長,保持自由現金流與去年相同水平,即9億歐元。
不過,博世少見地沒有對今年息稅前利潤率給出準確數字預測。這家公司此前提供的長期指引是,到2030年實現至少6%的年均銷售額增長和至少7%的利潤率。
2024財年,博世實現903億歐元銷售額,較上一財年下降1.4%;在采取人員成本削減等多項優化舉措后,息稅前利潤率依然從上一年的5.3%降至3.5%。
去年,博世全球員工人數約為41.79萬人,較2023年減少了2.7%。博世預計公司的工作崗位數量將進一步減少,尤其是在德國和歐洲。該公司沒有提供預期裁員的具體數字或時間表。
博世集團CFO Markus Forschner表示,博世業務所受的最大影響來自核心市場疲軟。去年全球汽車產量下滑了100萬輛,其中歐盟與英國跌幅達到6.7%。電動出行、燃料電池與輔助駕駛等未來技術本應實現銷售額大增,但普及速度遠低于預期,并且在不同市場的發展速度差異很大。
中國是博世發展的核心市場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去年汽車產量超過3100萬輛,首次超過歐洲(1490萬輛)和北美(1620萬輛)汽車產量的綜合。受益于產量增長,2024年博世中國智能出行業務同比增長了4%至1166億元,高于博世中國整體增長速度。
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指出,在以舊換新等補貼政策刺激下,預計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仍將保持3%至4%的增長。但是,他對2026年博世中國的業績表現持審慎態度。
“一是中國自主品牌加快出海并在全球建廠,一定程度上將影響中國生產制造的汽車總量;其次,以舊換新政策可能退坡,明年內需刺激作用不確定較大。”
考慮到中國正在成為未來汽車技術的引領者,博世加大了華研發投入力度。去年在華研發投入了119億元,占銷售額8%。界面新聞了解到,博世輔助駕駛解決方案、線控制動等前沿技術均由中國本土團隊開發,并首先在中國市場量產落地。
對于博世這類業務繁多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通常會廣撒網布局多個前瞻業務領域。在業績發布當天,博世旗下子公司博世創投新設立了一輪2.5億歐元的基金投資,重點聚焦能源效率和人工智能領域。博世創投在中國入股了自動駕駛公司馭勢科技、導航定位芯片企業華大北斗等。
傳統汽車零部件巨頭正在面臨的一個長期命題是:如何在提升財務盈利能力和進行前瞻性投資之間做出平衡。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需要大筆的前期投資,但處于過渡期的電動汽車還處于市場普及階段。這些面向未來的巨額投注能否成功轉化為銷售業績,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徐大全告訴界面新聞,在電機、電橋、電控和輔助駕駛等新興領域,博世與其他供應商企業面臨相同的不樂觀的盈利狀況。
“對于高科技公司而言,不盈利很難走遠,這會經歷痛苦期,但如何在過程中變強,開發出更好的產品,各家公司都必須去努力。”
與此同時,汽車業價格戰還沒有看到結束的可能。當下市場的競爭重心不僅是產品定義和品牌服務,更是價格比拼和成本競賽。徐大全向界面新聞表示,在汽車業“內卷競爭”問題完全解決前,博世中國及其他供應商都仍將直面降本難題。
哈通補充說,在中國,部分市場已經呈現出競爭“過熱”的態勢,此時市場機制將會發揮調節作用。一些因無法盈利的企業會退出市場,行業將加速整合。
為了形成產品差異化和掌控供應鏈成本,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汽車制造商選擇了垂直整合模式,還做起了零部件生意,而這加重了外界對傳統零部件企業客戶流失的擔憂。
博世智能出行集團主席馬庫斯·海恩認為,比亞迪是以技術開發起家,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制造商。考慮到技術研發投入需要規模效益,汽車產業未來不會是汽車公司自研為趨勢。而此類沒有垂直整合的企業,博世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務實現差異化解決方案。
博世接下來另一重要收入來源可能是幫助中國汽車公司出海。徐大全透露,博世可以利用其在全球的研發中心和海外工廠,幫助中國自主品牌將中國生產的產品直接出口、采購零部件至海外組裝,以及產品本土化落地。
據悉,博世智能駕控已累計幫助超過200款車型出海,首個自主品牌出海項目自2022年量產。博世最新推出的輔助駕駛解決方案首個出海項目預計在2026年第一季度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