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長三角地區中華老字號品牌景氣指數》在上海交通大學發布。其中,上海市有12家老字號品牌名列前30榜單,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則分別有8家、6家及4家上榜。
排名11-20的品牌分別為洋河、衛崗、金楓、張小泉(杭州)、美加凈MAXAM、高溝、口子窖、李良濟、敦煌、蜂花;
排名21-30的品牌分別為龍虎、光明冷飲、紅星宣紙、三槍、女兒紅、大白兔、白貓、南京云錦、稻香村(蘇州)、恒源祥。
該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王良燕介紹,團隊依據自身開發的中華老字號品牌景氣指數指標體系,包括產品研創力、市場開拓力以及可持續發展力3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對覆蓋29個行業大類的461個中華老字號進行綜合評價,測算出長三角地區各個中華老字號品牌的景氣指數得分。
繼2024年首次發布《上海中華老字號品牌景氣指數》后,該團隊在本年度對樣本范圍進行了系統性拓展,以更全面地反映長三角地區老字號品牌的發展態勢與景氣水平。目前,根據商務部公布的三批次“中華老字號”名單及2023年復核結果匯總,長三角地區現存484家中華老字號,占現存中華老字號總數的1/3。其中,上海共擁有197家中華老字號,為全國中華老字號總數最多的省級行政區。研究表明,指數得分大體呈正態分布態勢,品牌多數集中在中間區間,但頭部與尾部品牌差距顯著,呈現出“強者更強,弱者待振”的分化趨勢。
這些地處長三角的老字號們面臨哪些問題?
研究發現,一大批省級老字號創立時間已超過五十年,但一直未獲得中華老字號稱號甚至未獲得推薦資格。這也反映出老字號挖掘仍有很大的空間。
與此同時,老字號品牌在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維護上存在不足,部分省份在商標保護及評定上滯后。
還有不少老字號由于歷史發展等原因,面臨著同一名稱被多個品牌多處使用的情況。以深耕醫藥領域的中華老字號“雷允上”為例,目前蘇州有一家,上海有兩家。這使得品牌之間區分度不足,消費者難以分清。
王良燕認為,作為中國商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老字號不僅代表著悠久的品牌歷史與精湛的傳統技藝,更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商業實踐中長期積淀的誠信理念與匠心精神。特別是在長三角地區,老字號品牌數量多、類型豐富、根基深厚,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文化符號,也是日益成為推動地方消費升級、品牌轉型與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關鍵力量。
此外,針對各一級指標分別進行比較,產品研創力指標排名前列的老字號包括老鳳祥、恒順、雷允上(蘇州)、古井貢酒以及古越龍山,市場開拓力指標排名前列的老字號有光明乳業、稻香村(蘇州)、五芳齋、方回春堂以及雷允上(蘇州),可持續發展力指標排名前列的老字號有光明乳業、西泠印社(杭州)、淮鹽、金楓以及朵云軒。
團隊建議,建立長三角中華老字號品牌聯盟,開展企業互訪與交流合作,共同促進區域老字號聯動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主管部門也可加快對轄區內老字號資源的梳理與挖掘,加強針對性引導和扶持。
老字號品牌應加強自身品牌獨特性宣傳,塑造自身品牌形象,并與各地主管部門共同協調解決同名、近名問題。
主管部門應進一步落實商標保護,通過名錄評定等方式協助老字號實現知識產權管理?!?主管部門應加快老字號相關非遺項目認定,幫助其非遺項目獲得更高等級的評定,同時聯合監督部門取締違規使用非遺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辦公室楊喆主任介紹,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持續推進行業研究創新,依托學術力量與區域資源推出《長三角地區中華老字號品牌景氣指數》,該指數結果系統、深入地分析老字號品牌的發展趨勢與地區差異,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老字號品牌提供借鑒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