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亞洲交易時段,受特朗普超預期的關稅戰,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倫敦現貨黃金早盤一度飆升至3167.77美元/盎司,日內漲幅達到近37美元,并創下歷史新高。同日,多家黃金珠寶品牌公布的足金首飾價格突破960元/克大關。
當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內品牌金飾價格愈發接近1000元/克的心理價位線了。“用美元標價的黃金價格長期來看仍將呈上升趨勢,(國際金價)甚至突破5000美元乃至1萬美元大關也只是時間問題。”
“別人貪婪,我恐懼。”面對持續走高的金價,90后黃金投資者小亦卻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黃金暴漲,別人都想囤金賺錢,她卻害怕黃金突然崩盤。“目前持有的400克黃金首飾價格快翻倍了,金價漲得太快,讓我莫名心慌。”
像她一樣,有著同樣心態的持金者或黃金投資者不在少數。面對持續走高的金價,他們在糾結是要“落袋為安”,還是繼續“拿住”,“賭”一把能否“笑到最后”。
截至記者發稿前,國際金價沖高回落。其中,倫敦現貨黃金報3130. 51美元/盎司,跌幅0.05%;紐約黃金期貨報3151.70美元/盎司,跌幅0.46%。
國際金價持續走高
黃金,無疑是當前全球范圍內最受追捧的資產。
來自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全年累計漲幅超過26%,國際金價在2024年內連續40次刷新歷史記錄。
進入2025年,國際金價更是一路“狂飆”,倫敦現貨黃金年內漲幅近20%,3月份單月漲幅更是超過9%。3月31日,倫敦現貨黃金站上3100美元的關口,再創新高,而這距其3月14日沖破3000美元大關不過半月。
受國際金價影響,4月3日,北京多家金店足金掛牌價高達962元/克,直逼千元大關。
不過,金價一路高歌猛進之下,國內黃金消費市場卻“冰火兩重天”——首飾金遇冷,投資金條、積存金備受追捧。
據中國黃金協會統計,2024年,我國黃金消費量985.31噸,同比下降9.58%。其中,黃金首飾532.02噸,同比下降24.69%;金條及金幣373.13噸,同比增長24.54%。
與此同時,老鳳祥、周大福、夢金園等知名珠寶企業更是在2024年遭遇業績縮水。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面對金價不斷攀升的壓力,當前頭部黃金品牌紛紛加碼“克減”及工費優惠吸引消費者。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商超的黃金珠寶銷售專區,菜百首飾、周生生、老廟黃金等針對部分或全部產品推出“克減”優惠,每克優惠力度之大,能較當日金價減少100余元。不過即便如此,仍難逃“促銷熱、客流冷”的尷尬局面,即使是在周末這樣客流量超高的時期,來逛該銷售專區的人仍顯“冷清”。
黃金還能上車嗎
從目前的投資渠道來看,相比實物金,投資變現更為靈活的銀行積存金和黃金ETF成為不少普通黃金投資者的主要選擇。
不過,在國際金價屢創新高后,普通投資者還要繼續持有,甚至是加倉嗎?
金價高位之下,投資者的態度也在分化。有投資者表示擔心,直言“像是黃金最后的瘋狂,隨時都會崩盤”,但也有投資者認為黃金長期上漲的邏輯沒變,高呼“亂世囤黃金”“繼續吃肉”。
4月3日,知名經濟學家盤和林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內黃金上漲是特朗普關稅政策超過預期,超預期政策可能引發世界性的貿易戰,會對世界經濟造成重大不確定性,而這就成為當前黃金價格上漲的重要推動力。
在他看來,投資人分兩種,“投機”和“投資”。“短期投機的投資者可以繼續加碼,因為世界經濟局勢動蕩還沒結束,長期投資的投資者不宜追高,因為黃金價格當下受情緒影響較多,存在非理性上漲的情況。”
同日,星展銀行投資策略師鄧志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亦表示,短期內黃金最大的推動因素是避險情緒,這里結合了對全球關稅風險、地緣政治風險、特朗普新政不確定性等等。
“但這些估計都是短期效果。”鄧志堅表示,中長期繼續保持看好黃金。“因為我們認為黃金需求中,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央行/機構和散戶都在去美債化和美元化。美國政府債務已經達到36.6萬億美元,占實際GDP已經高達150%。全球央行有能力去美債化的國家都在減持美債,增持經濟更穩的國家債券、企業債,以及最關鍵的黃金。另外,美債的減持和美聯儲減息的合力下,美元已經從高位回落了接近10%。對于機構和散戶而言,投資美債和美股必然以美元計價,所以對沖美元最主要的工具就是黃金。”
鄧志堅同時建議,期待以短炒獲利的投資者要小心,但如果以獲取中長期增長為主的投資者,可以分階段增持。